……
曹睿的心情比郭立好不了多少,或者说更差。
樊城的情况也难以让人满意,李严跨水列阵,利用水师的优势。牢牢的控制住了汉水上的两座浮桥。一旦魏军攻势太猛。李严就会把大军向后缩,背水列阵,既有水师从汉水中发射箭矢石弹进行掩护,又有岸上的步卒伺机进行反击。襄阳城还能提供粮仓的作用。牢牢的守护着李严的后方。
李严有恃无恐。虽说他一时半会儿的也无法击败曹睿。攻占樊城,但是曹睿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击败他。能拖住曹睿,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不错的局面。更何况他相信随着战局的进展,曹睿这个一国之君不可能一直留在樊城和他对峙。正面击退曹睿率领的魏军主力,这个影响未必比夺取樊城小。
当然,李严也不敢掉以轻心,他非常清楚,别看曹睿本人就在樊城,魏军在樊城内外也集结了四五万人,但是这远远不是魏军全部的实力。在谋划这个战略之前,魏霸就提醒过他,孙权不会在江淮战场纠缠太久,他一旦得到他想得到的利益,他就会迅速撤离,才不会顾及蜀汉军的生死呢。到了那时,魏军主力从江淮战场转到南阳战场,他的情况就非常不妙了。
要想坚持下去,一是不断的刺激孙权的野心,让他不遗余力的攻击,一是要魏霸尽快的击败顺阳的魏军,转而进攻曹睿的后方,逼曹睿早点后撤。只有这样,他的坚持才有意义,他才能有反击的机会。
孙权只能诱惑,却无法指挥,所以李严无法把真正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他能够指望的只有魏霸,可是他也清楚,魏霸本人对这次战事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升迁太快,引起了不少人的妒嫉和警惕,所以这次他有意识的非常低调,一直隐在幕后。不仅把自己的主力交给赵统和陈到,让他们作为别部杀入豫州,他自己只带了三千亲卫营去顺阳,甚至连自己的战旗都没有打。
魏霸自己的说法是混淆魏军的视线,可是李严知道魏霸这是韬光养晦。这并没有让李严放心,一个刚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居然知道韬光养晦,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不过李严更明白,与魏霸的威胁相比,他现在更需要魏霸的帮忙,只有得到魏霸的帮忙,他才有可能攻取南阳,立下足以和诸葛亮抗衡的战功,证明自己比诸葛亮更适合领兵征战,恢复当初刘备去世时的安排。
李严有一件事非常不明白,在他没有给诸葛亮更多粮食的情况下,诸葛亮怎么会出兵陇右,他哪来的军粮?如果诸葛亮一直就不缺粮,那他为什么一直催粮,甚至把粮食的重要性上升到关系关中存亡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