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兵在1917 > 684

684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嘿嘿,以老烟鬼的政治智慧自然不难给出合理的解释:“并不是英国背弃了英美之间的特殊伙伴关系。英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同美国的特殊友谊,之所以加入空中客车公司,英国政府完全是处于维护英美两国的共同利益考虑。这个公司是法国向苏联投降,以及分化瓦解自由世界的大阴谋。很不幸的是我们的许多盟友并没能看出这是一个陷阱,天真幼稚的就跳了进去。如果任由其发展,恐怕北约将不复存在。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英国也打入这个联盟内部,一方面可以充当内应了解其中的虚实,另一方面也可以破坏苏联和法国的邪恶企图……”

似乎英国人说得也像那么回事,看上去英国人是忍辱负重的地下工作者。艾森豪威尔虽然半信半疑,但也不好继续给丘吉尔施加压力,毕竟逼太急了,英国人也学习法国的榜样投敌了怎么办?

所以到了最后,艾森豪威尔是将戴高乐恨之入骨,如果没有这个反骨仔引狼入室,至于让形势这么被动吗?现在必须给这个反骨仔一个深刻的教训,这才能够震慑那些因为法国的背叛而想入非非的家伙了……(未完待续。)

可能有同志奇怪,为啥要给英国人那么大的好处,几百台发动机订单由苏联消化那多美。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这个事儿苏联其实也不亏。

首先,罗罗的发动机水平比较高,至少比苏联国产的那些喷气式发动机寿命更长油耗更低,采购一点山寨一下开进的技术经验也是好的。要知道之前因为技术封锁,苏联已经无法拿到英国最先进的发动机了。

其次,按照空客公司的入股协议,该公司的产品肯定是需要打响一个头炮的,少不得苏联就得给订单,不说多了,采购个一两百架就是必然的。以中短途喷气式商业运输机和客机而言,一架至少需要两台发动机,再加上备用的两,这基本上就将罗罗的发动机消耗干净了。

你问苏联国内的航空市场有这么大?你别说还真有,因为苏联国土广阔,对空运的需求量其实挺大的。而苏联国内的航空公司主要准备采购的不是客运型,而是货运型。比起苏联国内那些可靠性不太好寿命低的喷气式发动机,恐怕还是采购罗罗的发动机更经济更靠谱。

也就是说,这笔交易苏联也不亏,既可能拿到比较先进的喷气式发动机技术,还能增强本国的空运能力,何乐而不为呢?而且算上英国人入局之后未来打开了大门的英国以及西欧市场,这笔交易真心是很合算的。

实际上也是如此,1959年,法国航空公司更新换代客机和货机时,空客就拿到了大单子,虽然法国人依然采购五十架波音的飞机,但更多的一百架的大订单却给了空客。

法国人带头之后,荷兰航空公司也采购了三十多架空客的飞机,然后是比利时的二十多架。此外,中东欧也广泛采购空客的客机。从1955年空客第一架客机下线开始,该公司就根本不缺订单,进入到六十年到中期之后,因为口碑好,飞机又比波音便宜,空客的市场份额是一天天的增大。哪怕是“顽固”的英国人也开始采购空客的客机了。

其实这也还没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空客公司的模式,苏联找到了打开西欧市场的钥匙。很多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也是照猫画虎,翻墙进入了西欧市场。这直接导致了北约所谓的封锁和孤立沦为了空谈。

而这对于美国来说就绝不是什么好消息了,实话实说艾森豪威尔相当的恼火。他认为英国人背叛了自己。明明说好了联合起来扼杀苏联,怎么你丫一眨眼就跟北极熊把酒言欢还成立了什么空中客车公司来跟俺们美国航空企业抢生意,这是赤果果的捅刀子好不好!

反正艾森豪威尔是强烈的要求丘吉尔给个说法,那么丘吉尔给了说法吗?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