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兵在1917 > 591 华夏的那点儿事儿(1)

591 华夏的那点儿事儿(1)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而正是因为孙立人的美国背景,而且在缅甸又表现得不错,让美国人对他是相当的欣赏,确实有想过将孙立人扶上马取代******。如此一来,蒋某人怎么可能在信任孙立人。历史上的内战之初,是因为孙立人威望在那,不得不“重用”一下,可一旦孙立人在东北的表现不是那么好(原因是多方面的),立刻就以不能打仗的名义将其撤下来架空了。

在这个时空也不例外,美国顾问确实建议******将新一军、新六军都交给孙立人指挥,但是蒋某人怎么敢答应?两大王牌主力都交给一个外人,以老蒋的个性这晚上还剩睡得着?

其实孙立人在远征军系统中声望也不是最高的那一个,在这个系统孙立人其实并不是总指挥,他仅仅是新一军的军长而已,和他平级的人不少,比如驻印军系统的廖耀湘,这位是新六军的军长,而且新一军的第一任师长也不是孙立人,当年他是新38师师长,上面的军长是郑洞国(比较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廖耀湘也好郑洞国也好,都是湖南人,还真是无湘不成军)。

而当年之所以孙立人的名声比上面这两位大得多,其实说白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的美国背景,美国作为二战中的中流砥柱说服力自然是强得多,美国人喜欢他夸赞他,自然买账的人也就多得多了……(未完待续。)

当然,在江淮一代老蒋也不是完全没有存在感,只不过他的存在感是以一种比较尴尬的方式体现的,那就是广大的伪军,在河南、江苏、江西这一片区域里,伪军数量高达68万!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按照蒋某人指示去曲线救国的,如今日寇已败,救国也算是圆满完成,这一批伪军作为老蒋抢夺胜利果实的急先锋,可是起到了重大作用。只不过让人不齿的是,《戡乱战史》居然说这68万伪军挡住了刮军收复国土的进程,如果没有这68万伪军刮军的动作将更快。

好吧,人不能太无耻。反正这68万伪军兄弟恐怕是很受伤,一方面要“忍辱负重”卧底,另一方面帮蒋校长抢了地盘还要背黑锅,这批党国的无名英雄还真心是不容易啊!

简要点说吧,在1945年8月,华夏的大体形势是,东北被苏联红军所控制,华北和华东大部分在T共手里,此外在陕北也就是陕甘宁和内蒙也是T共的控制范围。除此之外,T共在华南、华中还有两广支队等游击队在活动。

而刮民党方面,大体上控制了陕西、山西、河南一部分、江淮、华南和华中大部,西南地区因为借着九华山事件搞掉了龙云,也算是剪除了一个对手。唯一能对蒋某人造成较大威胁的地方势力仅剩下阎老西和桂系,其中桂系的实力保存得非常理想,连老蒋都有些忌惮。

所以在内战爆发之初,老蒋认为刮军的主要任务是:第一,消灭盘踞在陕北的T共中央,第二,收复华东和华北。为此,他制定了一个全面进攻计划。胡宗南带领西北刮军主力解决陕甘宁,而阎老西则去搞定晋北的T共所部。其余的刮军,新一军、新六军以及陈诚的土木系第18军这三只王牌主攻目标是河南、河北,而第74军以及第五军则负责苏北山东。

在蒋某人看来,只要一鼓作气就可以消灭T共的主力,在关内消灭掉T共的主力之后,借助美国和英国的支持迫使苏联从东北撤军也是可以期待的!

不得不说,蒋委员长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做法真心是存在问题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以党国的五大主力为核心去剿共没有问题,但是这五大主力经过抗战的洗礼已经是今非昔比,稳稳的高出其他部队,甚至高出中央军嫡系一头。这可以说是五头猛虎,想要掌控好这五头猛虎,至少也得配几头狮子才行吧?

可是,问题来了,刮军当中有狮子吗?有那种能够独当一面引领千军万马让上下效命的雄狮吗?从实际能力出发,这种狮子肯定是有的,但是蒋某人却不一定能用。比如说孙立人。

客观上说孙立人在抗战时表现得十分出彩,****五大主力中的新一军就是这位一手拉扯出来的。而且整个刮军当中,驻印远征军占据了五大主力之二,可见当时驻印度的远征军战斗力还是相当强大的。这一点也可以从历史上内战爆发之后东北的战斗形势看出来,以新一军和新六军为主体的关外刮军一度让林帅是相当的狼狈。

但是孙立人也是一大死穴,第一没有黄埔背景,这位是美国费吉尼亚军事学院毕业的(可不是流传的西点军校哦,当年的西点军校可不是随便能进的,巴顿当年为了读西点也在费吉尼亚混过一年,所以孙立人和巴顿也算是校友)。而且归国之后走的也是财政部税警团的路子进入刮军的,这个税警团不属于中央嫡系,只能算宋子文的私人武装,虽然装备很好,但是在政治上天然的就跟蒋某人的黄埔系隔了一层。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