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兵在1917 > 530 选择

530 选择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样后来人一提起他,就不得不说他高瞻远瞩,说他为苏联今后的改革奠定了基础,谁不喜欢这种调调?

当然,喜欢归喜欢,作为一个政治家,托洛茨基也必须考虑一下方方面面的影响,得分析一下利弊。不利的一面是,他如果挑起这个头,肯定要得罪一部分老同志和既得利益者。看看列宁当年决定退休而且画了一个65岁的红线,多少老同志有意见。这还是列宁,他的声望还比不上列宁,恐怕遭到的非议更多,甚至不光是他会遭到非议,连带着他的托派也会受牵连,甚至托派内部的很多老同志都想不通,这样一来内部都有可能出乱子。

这绝对是托洛茨基不愿意看到的,不过有利就有弊,不利的因素是不少,但是有利的因素也不是没有。首先,某仙人肯定是欠了他人情,而这个人情肯定是要还的,怎么地未来某仙人都要照拂他的托派一二,至少是能避免许多恶意的打击和报复。其次,从整体上来看,这么做对苏联也是有利的,清除掉一部分冗员,开启打击官僚主义的步伐,这绝对是好事。最后,托洛茨基觉得中.央委员这一层的头头脑脑是会反对这么搞,但是中.央委员会马上也要换血了,一大批跟他一样到点的老同志都要退了,他们的影响力也要打折扣了,只要政.治局里支持的意见占上风,还是能弹压住的。

那么政.治局的意见占上风吗?托洛茨基数了数,当前坐着的四个局委就有三个是肯定赞成的,捷尔任斯基就不用说了,反官僚主义的旗帜,只要是反官僚主义的活动他就愿意参加。鲁祖塔克最近一两年也是忙着搞制度建设,这方面他绝对没意见,至于某仙人,建议是他提的,他精神分裂了反对?

如果再算上他托派的两派,那么政.治局就是一边倒的同意了。那时候斯维尔德洛夫能说什么?

也就是列宁断然选择退休才让事情好办了一点,列宁同志65岁都退休了,你到点了不退?难道你比列宁同志还牛逼?

列宁的退休算是将最难的一部分老大难问题解决了,只不过这仅仅是治标不治本,只要那些部委还摆在那里,官就不可能少!

李晓峰要解决这个问题所要面临的阻力不是一般的大,尤其是下一届人民委员会主席还不是他,甚至他连副主席都让出去了时候,想要插手人民委员会的改革,恐怕是相当不容易的。

但是李晓峰认为这种改革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势在必行甚至是不能拖的,越往后拖就越麻烦,阻力就越大。因为按照当前斯维尔德洛夫的尿性,他恐怕还有扩大部委的打算。如果不能迎头给他挡住,这个口子会越开越大!

可怎么做呢?李晓峰看向了托洛茨基,他认为在当前,在这个时候唯一能给他提供帮助的也就剩下老托了。问题是老托愿不愿意帮他而已。

似乎是能做!托洛茨基算了算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只不过要不要做他还下不了决心,他只能告诉李晓峰他需要一定的时间考虑,需要捋清楚其中的厉害关系。

捋得清楚吗?能理清楚的,但是理清楚了不代表就有决心去做,理论和实践之间是有天壤之别的。托洛茨基的小账是算了又算,但他就是下不了决心。于是乎这些天他失眠了。

“裁汰冗员?”

当李晓峰试探性的提出了这一点时,托洛茨基陷入了沉思,因为他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是多么的棘手。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某仙人竟然敢向他提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两家确实不太对付。不过想想也很正常,斯维尔德洛夫现在跟某人现在更不对付,某人确实不可能去找斯维尔德洛夫商量,那是自找没趣。

除开斯维尔德洛夫,唯一能在这个问题上给李晓峰重大帮助的也就剩他托洛茨基了。很正常嘛,要改革只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老领导下台前干一票,另一种就是新领导上台时烧三把火。现在明摆着斯维尔德洛夫没兴趣烧这三把火,李晓峰要想改革,就必须借助托洛茨基这个老领导的影响力了。

那么托洛茨基愿意帮这个忙吗?实话实说,一开始托洛茨基并没有这个想法,之前说过他是更倾向于和平过渡,不折腾的。这样对他的托派影响最小。但是李晓峰现在已经提到这个问题了,他就不能不想一想了。

哪个政治家不愿意青史留名,不愿意留下点政治遗产。列宁当时为什么选择退休,还不是想做个榜样留个样板,让后来的人都学习他。托洛茨基作为仅次于列宁的二导师,何尝不想也留下个样板。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