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兵在1917 > 377 奇葩和奇袭

377 奇葩和奇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当然,这还是不够的,因为偌大一座浮桥,除非德国人眼瞎才会看不见。嘿嘿,对此托尔布欣的对策是,在施工过程中,所有一切与渡桥有关的建筑和器材(包括桥梁本身)都隐藏在水面以下。也就是说这座桥是在水下的,平视根本就看不见。而且为了防止德国空军和罗马尼亚空军察觉,红军的战斗机部队加强了对这一区域的猎杀行动,导致德国和罗马尼亚战机很难接近峡湾,自然也就无法发现红军的秘密了。

通过高效的工程运作,在第41集团军发起攻击之前,红军实际上已经在峡湾当中建造了一座长三千八百米的水下浮桥,红军的主要坦克都能通过浮桥靠近亚克尔曼。

当然,前面也说过,峡湾最窄处也有大约五千米,三千八百米的浮桥不足以让红军的坦克部队上岸,不要紧,因为剩下的这一段距离红军准备用潜渡解决问题,十多辆t-35安装上了潜渡装置,在一个退潮的夜晚从浮桥上下水,然后慢慢的接近亚克尔曼的一侧海岸。

之所以选择t-35而不是选择t-34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出厂的时候,所有的t-35都配备了全套的潜渡设备,而且t-35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相关需求,红军装甲部队只需要将设备安装好,并查明峡湾内的水文状况,找到一条可供潜渡的路线就成了。

至于红军的装甲车,他们不需要潜渡,mt-lb36从设计之初就考虑了水上行驶的能力,完全可以用履带划水浮渡。而这一切都是德军没有料到的,所以当成群的t-35和mt-lb36从德军第257步兵师薄弱的侧后方杀出来时,德国人的防线很快就崩溃了!

可想而知听到这个奇葩借口的耶内克上将会是一副什么表情,如果可以的话他恐怕会立刻枪毙这些所谓的盟友。这些不靠谱的逗比不配活着!

当然。我们都知道罗马尼亚人不是真正的逗比(虽然他们有这种倾向)。之所以会崩溃根本不关撬棍什么事儿。真正导致他们崩溃的其实还是长久以来的怨气。罗马尼亚人其实是不愿意打仗的,更不愿意绑在德国战车上参战,哪怕他们攻打的目标是很让他们厌恶的俄国佬。他们普遍厌战缺乏斗志,但在纳粹的铁蹄和黑洞洞的枪炮威胁下又不得不勉为其难的参战。

从一开始罗马尼亚人就是纠结的,而在亚克尔曼战役中,之前两天的激烈抵抗是源自罗马尼亚人的求生心里,这种心理只能支撑一时,当战斗的激烈程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时。这股劲来得快去得会更快。

很显然,罗马尼亚人发现哪怕他们垂死挣扎了但也无法抵挡红军的猛攻,既然如此还费那个劲抵抗干嘛?在一小部分懦弱士兵的带头示范作用下,罗马尼亚第14步兵师的士气瞬间就垮了。

罗马尼亚第14步兵师的突然崩溃让德军,尤其是毗邻罗马尼亚第14步兵师的德军第257步兵师深深地感受到了来自侧翼的巨大压力。而当红军的坦克和机械化部队迅速出现在德军濒临海岸的一侧防线上时,引发的恐慌情绪更是让德国人崩溃。

而第257步兵师的崩溃直接导致了亚克尔曼北部防区的崩盘,红军轻而易举地推进到了亚克尔曼城市核心区域,迫使德军在没有做好完备的巷战准备工作的情况下被动的投入一场惨烈的巷战。后来耶内克上将承认:“当俄国坦克出乎意料地从海面上杀过来时,我就知道一切都完蛋了!”(未完待续。)

ps:鞠躬感谢尤文图斯同志!

德国人普遍想不通俄国坦克和装甲车是怎么越过峡湾出现在他们的侧翼的。空军的空中侦察报告从未显示有红军工程部队在峡湾一侧搭建浮桥,也没有出现驳船以供运输,这些该死的俄国坦克难道是从峡湾那边游过来的?

德国人还真没有猜错,红军的坦克和装甲车确实是涉水游过峡湾的,之前曾经说过。亚克尔曼一侧是靠近峡湾的,而这个峡湾离对岸最窄处大约是五公里左右。

因为这段距离还是比较长的。而且峡湾的水深普遍在四米以上,当时的坦克很难潜渡如此长的距离,所以德国人认为红军不太可能从峡湾这一侧发起进攻,就算要发起进攻也必须搭建浮桥或者动用大量的船舶,而这是很难瞒过他们的眼睛的。

那么红军的坦克究竟是怎么神兵天降的呢?其实是搭建浮桥和潜渡和浮渡相结合的措施。从一开始托尔布欣就认为从亚克尔曼峡湾一侧进行突袭将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当然想要实现难度也特别大。

怎么瞒过德军的眼睛是个大问题,为此红军破费了一番功夫,比如说修建浮桥,这项工作完全在夜间进行,而且将进行严格的灯火管制,而且为了防止被德军发现,托尔布欣要求空军每天晚上对亚克尔曼进行大规模轰炸,借此分散德军的注意力掩护工程兵作业。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