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兵在1917 > 268 投桃报李

268 投桃报李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过现在后悔也晚了,老托只能希望华西列夫斯基能有好的表现,当然,他也在积极地为华西列夫斯基创造机会。很简单嘛,之前沃罗涅日方面军可能是替补和供血的奶妈,但现在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沃罗涅日方面军的补充和补给优先权被极大的提高了。按照政治局和军委的命令,该方面军将再补充一个集团军,并且要保证每个集团军至少拥有一个机械化军的水平。

要知道,这个标准是非常高的,一个机械化军就拥有千余辆坦克,很显然按照托洛茨基的意思,给沃罗涅日方面军的绝对不会死老掉牙的t-26和bt系列,至少也得给t-34不是。甚至在老托的直接干预下,配备给该集团军的很可能还不是老旧的t-34-76,而是t-35a。

不光是给机械化军的配置,老托还亲自做图哈切夫斯基的工作,希望让图帅让出部分重型坦克装备给沃罗涅日方面军。这里插一句嘴,简单的介绍一下苏联的重型坦克的配置情况,按照战前机械化军的标准配置。每个机械化军拥有两个坦克师和一个机械化师。其中每个坦克师编有两个坦克团。每个坦克团由四个坦克营组成。包括一个重型坦克营、两个中型坦克营和一个喷火坦克营。

只不过这一套编制基本只停留在了纸面上,因为工业产能和战损的关系,哪怕是近卫机械化第一军也只在战前达到了这种配置,而且很快就在战斗中挥霍得差不多了。

所以当时,红军机械化军的普遍配置是,一个坦克团四个坦克营,其中一个重型坦克营,两个中型坦克营以及一个轻型坦克营。重型坦克营装备优先级高的部队自然有t-54。但是优先级低的就只能用kv-1(也就是所谓的t-36凑合了)。

占领库尔斯克,就能抄哈尔科夫的后路,哪怕不能攻占哈尔科夫,也能切断哈尔科夫的材料供应。要知道生产坦克、生产发动机和火炮,是需要能源、钢铁的。切断了材料和物资供应。就算德军没有攻占哈尔科夫。留在哈尔科夫的坦克工业也会瘫痪!

很可惜。希特勒高估了德军的战斗力,以为可以打歼灭战,错过了一次好机会。因为此时,就像古德里安所言,库尔斯克周边是一片真空,只有少量的部队在这一地区驻守。

当然,军委也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片很薄弱,只是兵力实在有限。暂时顾不上而已。比如说在沃罗涅日附近就在组建一个全新的方面军。是的,你没有看错,军委又组建了一个沃罗涅日方面军,暂时辖有两个集团军,即第37和第38集团军。

客观上说,这个沃罗涅日方面军实力很差,属于匆匆忙忙组建起来的草台班子,兵源奇缺装备也差。原本按照军委的计划,这个方面军暂时只承担二线守备任务,主要任务就是训练和等装备。说白了这个方面军就是掌控在军委手里的预备队。一旦前面几个方面军兵力吃紧。就要从沃罗涅日方面军抽调兵力。

所以这个方面军其实就是一个后方的训练营,真心是没什么意思。但是在基辅解围战实施之后。上面的意思变了,主要是托洛茨基的意思变了。之前说过了,老托对图哈切夫斯基绝望了,准备培养华西列夫斯基接班。而怎么培养华西列夫斯基呢?自然是让他从总参谋部的故纸堆里解放出来,去一线直接带兵。

很显然不是所有的机械化军都能分到t-54的,相当一部分都是拿t-36(kv-1)或者原本被称之为is-1但在斯大林倒台之后被改称为Вn-1的重型坦克凑数。

所谓的Вn-1大家可能看不懂,其实这两个首字母代表的就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也就是伟大的导师列宁同志。所以这也就是所谓的列宁一号坦克。

不过华西列夫斯基的军衔和资历都不太好看,直接上手集团军或者方面军比较困难,所以托洛茨基就盯上了刚刚组建的沃罗涅夫方面军。这个方面军地位很低,正好符合华西列夫斯基的身份。按照老托的想法,华西列夫斯基去当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司令员没有大问题吧?

很可惜,老托把问题想简单了,方面军司令毕竟是方面军司令,哪怕是个很憋屈的二线守备队方面军司令,那也不是华西列夫斯基暂时能顶上的。军委拒绝了老托的建议,任命叶廖缅科担任该方面军司令,毕竟叶廖缅科的资历好看不少,从骑兵师长到机械化军军长一直到远东红旗独立第一集团军司令,是一步步爬上来的,现在提拔为方面军司令员是合情合理。

而华西列夫斯基呢?1940年6月才是少将,而且一直从事参谋工作,直接指挥部队,尤其是集团军一级的部队的经历都没有,谁敢让他一上来就指挥方面军?

无奈之下,老托也只能退而求其次,给华西列夫斯基谋了个第37集团军司令并兼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参谋长的头衔。反正当时老托是很后悔的,为什么?因为很快科涅夫也被任命为沃罗涅夫方面军政委兼副司令员兼第38集团军司令员。政委加副司令员就比参谋长高一头了,而且科涅夫还有第38集团军在手,怎么看都比华西列夫斯基台阶要高不少。

老托当时对乌利茨基说:“早知道去远东渡一下金就能换个方面军副职兼实质集团军司令,我就该让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去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