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兵在1917 > 242 征兵(上)

242 征兵(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库利科夫所在的军队被第一批遣散了,他获得了一张返回什利谢利堡的车票,那是他的家乡。数年之前,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随着沙皇陛下一道诏书,他被迫走上了战场。而现在,他又一次被迫走下了战场。

当然,对于能活着回家,库利科夫是感到庆幸的,同一批离开家乡的同伴之中,十有七八已经死在了白俄罗斯,剩下的十之一二也是缺胳膊断腿的离开了军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数次战役,他能全须全尾的回家,可以说是极其的幸运了。

坐上火车,走了两天。然后在彼得格勒转车,又是一天的颠簸。当他又一次看到清澈的拉多加湖时,库利科夫有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接下来的日子,平凡中带着一丝惊喜。随着布尔什维克的土改工作队开始在什利谢利堡行使权力,这座曾经的湖边小城迸发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地主和贵族老爷的地产被没收充公,小城中的每一个无产阶 级都分到了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库利科夫家也不例外,他的父亲、他、他的弟弟都获得了土地,甚至在他最小的弟弟成年之后,也能获得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对于数百年来为地主家打长工过日子的库利科夫家来说,这种喜悦简直就是爆发性的。从来都不懂政治,甚至不识字的老马克维破天荒的买了一份印有列宁头像的报纸,小心翼翼的将导师大人的照片裁剪下来,贴身藏好。而库利科夫笃信东正教的母亲,不止一次的暗暗为伟大的导师祈福,祝愿他长命百岁。

李晓峰狐疑不已的看了马克维一眼,那意思是非常明确的——小子,你不是说招不满人吗?怎么现在却人潮攒动呢?

实际上马克维也摸不着头脑,上一次的征兵工作结果不说惨不忍睹,总体上也是不堪入目的。本来边防警察部队准备一口气招满6千人的,可是过了整整一个礼拜,经过多方努力,还强行让共 青团中 央配合,才招到了两千人出头,将将的完成了三分之一的指标,不得已之下,才进行第二次征兵。

可是今天这是怎么了,光看排队的人流,少说也在一万上下,而且还有年轻人源源不断的涌过来,这是怎么回事?

负责征兵工作的罗科索夫斯基也不比马克维强多少,前两天他是闲得蛋疼,但是从今天早上开始,他忙得四脚朝天都应付不过来,报名的人群太踊跃了。实际上从早上八点开始,征兵工作就可以结束了,剩下的四千人的名额已经全满了,可是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年轻人可不吃这一套,不管罗科索夫斯基怎么解释,他们就是坚决的不走。

“安德烈同志,您必须想想办法了,在这么下去可能会出大乱子!”罗科索夫斯基一面整理自己的军装,一面心有余悸的说道。

总而言之,库利科夫一家,不,是整个什利谢利堡的穷苦人家从来没有像1917年年底这么高兴过。

库利科夫一样也很高兴,离开了战场,脱离了军队,终于过上了安宁的生活,相比死在莫斯科的其他兄弟,库利科夫觉得自己太幸福了,他深深的为死去的团长和其他兄弟不值得,为那些天杀的贵族老爷们卖命,太不值得了!

好日子在继续,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方面传来的都是好消息。尤其是在捷克军团叛乱之后,在布尔什维克号召俄罗斯的好儿男拿起武器参加红军保卫革命的成果之后,属于马克维的那份安宁立刻就消失了。

作为镇上唯一出过远门,有过战争经验的人,马克维被镇长授予了一项光荣的使命,带着小镇上志愿加入红军的年轻人前往彼得格勒报道。

“有多少人报名?”李晓峰若有所思的问道。

“截止中午十一点,已经有一万八千人报名了,”罗科索夫斯基苦笑着摊了摊手,然后指了指窗外的长蛇阵,“初步估计外面还有两到三万人在排队……”

这个数字让李晓峰震惊了,他惊讶道:“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报名?”

这个问题确实很困扰人,比如说站在长长的人流中排了几个小时队的马特维.库利科夫,对的。就是那名十月革命中参加了莫斯科白军的年轻少尉。

十月革命在莫斯科取得胜利之后。身负重伤的库利科夫像其他的白军士兵一样被缴械了。经过两个月的修养,当他初步的恢复了健康之后,等待着他的命运就是退伍!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