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兵在1917 > 236 从康格里夫说开去

236 从康格里夫说开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问题是,这种搞法苏联空军是绝对不会买账的,因为按照图哈切夫斯基的规划,空军将完成变成陆军的附庸。图哈切夫斯基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的陆军是老大哥,具有主导地位。至于空军,那就是飞行的炮兵,除此之外,也就只需要为陆军兄弟赶赶“蚊子”而已。

所以,在图哈切夫斯基的规划中。喀秋莎原本是一种空基火箭炮,其生产和设计都是围绕飞机这个平台展开的。应该说这确实是走了弯路的,而且也让苏联陆军和空军的关系一度非常的恶劣。

实际上,图哈切夫斯基天才归天才,但他并不是完美的,在干扰苏联红军的军备建设中,这位天才的统帅可没少好心办坏事,什么飞行炮兵、什么多炮塔坦克,都是这位的杰作。

当然,仅仅是这种技术开拓期的弯路也就罢了,图哈切夫斯基至于喀秋莎最大的问题还是政治方面的。作为伏罗希洛夫的死敌,这两位的关系可以说水火不容。

之所以喀秋莎定型困难,伏罗希洛夫在其中绝对是没起什么好作用的。作为图哈切夫斯基的死敌,伏罗希洛夫是天然的反感图哈切夫斯基所支持的一切事物。

尤其是俄国内战,跟之前的一战是有相当大区别的,一战是典型的阵地战、战壕战,几乎不存在什么机动。而俄国的内战动则转战数千公里,红军和白军在广袤的国土上你来我往,杀得天昏地暗。所以,不管是红军还是白军,对骑兵和机枪更有爱,而对于笨重的火炮,那真是毫无兴趣。

当然,这种作战模式也是有相当大问题的,按照克劳塞维茨的理论,军队的核心就是火力,谁的火力强谁就有优势。而为了机动灵活,红军的火力不是一般的单薄。后来兵败华沙,除了图哈切夫斯基和伏罗希洛夫之间有龌蹉,配合不当之外,没有足够的炮兵支援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说了一大推,其实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火箭炮很好,很对红军的胃口,也对某仙人的胃口,为了避免红军再次缺少炮火支援,开发一种生产简单、重量轻便、火力猛烈的武器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作为喀秋莎之父,季霍米罗夫无疑是很好的人选,此公乃是这个年头世界火箭炮界的权威泰斗。实际上此公1919年还亲自致函苏联人民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弗拉基米尔.邦契-布鲁耶维奇,要求发展火箭武器。

当时,季霍米罗夫的请求获得了托洛茨基的高度重视,而且随着兵败华沙的教训,红军军方也开始反思。哪怕在经济拮据的1921年,也给季霍米罗夫配齐了一个设备齐全的实验室,以及一座有17台车床的加工车间。

从坦克到炮兵,可以说只要是图哈切夫斯基支持的,伏罗希洛夫就要唱反调,在他看来,图哈切夫斯基只不过是一个夸夸其谈的公子哥儿,哪里是他这种根红苗正从革命战争中锤炼出的无产阶级统帅可以比的。

李晓峰觉得。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和那个小小的加工车间对他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只要他愿意,立刻就可以给季霍米罗夫在北方工业公司准备好这一切。

而且李晓峰很自然的认为,季霍米罗夫教授为他服务。可以避免很多问题,比如少走弯路。比如少受政治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历史上可是极大的阻碍了喀秋莎的诞生。

比如说少走弯路,以图哈切夫斯基的为首的技术型红军高层虽然相当的重视火箭炮,但是在这些天才的技术军官脑子里,火箭炮却并不是一种陆军武器!

是不是很惊讶?是不是觉得很毁三观?嘿嘿,这绝对不是开玩笑,在图哈切夫斯基的脑子里,火箭炮的绝配是飞机。他主张发展“空基炮兵”。

不可否认,这种想法在那个年头可是很时髦的,在图帅看来,飞机这种拥有高度机动性的武器和火箭炮“结婚”。意味着一种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强大火力的战场杀手诞生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