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武安公在守彼乡,军务相关我是完全不担心。唯库利川一线的屯田事宜,须得用心细致。黑水防朱勐本故琅琊公旧部,庶务久染、智勇兼具,之前我便仰其坐镇彼方。我今职中倒也不患乏人,武安公如果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代替,我便让朱勐再留事一段时间。”
此去陇右情况如何还未可知,李泰也并不打算将麾下所有人事全都抽调过去,若真一大家子浩浩荡荡的前往陇右,那就真有点要鸠占鹊巢取代老丈人的意思了。
反正彼此已经是这样一个关系,他倒也不急着在陇右搏求什么表现,只要不犯严重错误、拖拉后腿,独孤信自然也不会不让他分润功劳。所以他安排在陕北的人事倒也不着急撤离,两处经营、狡兔三窟。
“若真如此,那再好不过。我本就没有用心谋划这些,贸然接过,真担心诸事皆废我手。”
李穆闻言后自是大喜,眉间愁色收敛些许。他家虽是原州大豪,但族中才力多数都追从两位兄长,特别是如今仍在坐镇豫西前线的二兄李远处,一时间真的乏甚人才使用。
想了想之后,李泰又将几份提前写好的书信交在了李穆手中并说道:“这些书信所致皆是我都水旧属,这些人或年齿不高、事迹未闻,但也都颇有经营谋划之才、事繁如简之巧,武安公若是不弃,可以去信辟用。”
李穆听到这话,忙不迭端正神情、两手接过,望向李泰的眼神又充满感谢:“伯山你放心,若你这些旧属肯屈事在我府中,我一定妥善安置,不让才力闲置荒废。”
李穆如今也是开府大将,但其府中左员却多是由部曲家将充当。并不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不舍得给外人一个府员职位,关键是招揽不到。
相较于继承了北魏大部分人事精华的东魏,西魏本来就有点人才荒漠的样子,就连大行台霸府用人都很不充裕,大凡才力堪用者往往都要身兼数职。
其余众开府大将们想要招揽可用的人才,则就更加困难了。诸如独孤信之类成名已久者,或是不乏慕名来投者,但即便招揽到真正优秀的人才,转头又会被大行台据为己有。
李穆如今势位虽然达到了,但声望却仍远远不及那些宿将大臣,本身又乏甚在寒庶之中挖掘与培养人才的能力和耐心,对于世族子弟则就更加的没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