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刺明 第378章 再遇史可法

同时脸色有些奇怪,张准为什么要如此称呼自己?

张准这个藐山公的称呼,似乎对自己还是很尊重的,可是,他明明是反贼啊!炮轰南京城,还不是反贼是什么?但是,南京又给了他一个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的头衔,要是北京方面不反对,似乎张准又不能称之为反贼……唉,这都什么事嘛!连他自己都糊涂了,张准到底是不是反贼?自己要不要接受他这一声藐山公的称呼?

张慎言本身乃是学问大家,除了仕途上颇有功绩之外,在学问上也是很有成就的。他是伟大的思想家和诗人,门下弟子也比较多。他最大的功绩,就是旗帜鲜明的反对道学家们历来标榜和鼓吹的“存天理,去人欲”。他认为人之所欲即天理。用封建礼教规定人们的行为是扼杀人欲人情,大胆对传统道德提出批评。因为这个原因,张慎言被门下弟子尊称为藐山公。

只是,张慎言的弟子,都是文人。从来没有军户称呼自己为藐山公的。偏偏张准却是出身军户,还一本正经的称呼自己为藐山公。周张慎言不免觉得有些怪怪的。平时,张慎言的确不怎么看得起军户。甚至是所有的卫所都看不起。究其原因,实在是卫所不争气,根本不能当军队使用,还白白的耗费大量的钱粮。要不是担心卫所兵起来造反闹事,张慎言是要建言,干脆取消卫所制的。

然而,张准一出手,就收拾了这些凶悍的贼兵,似乎又颠覆了张慎言的印象。卫所兵似乎也不是一无是处。这个张准,既然是鳌山卫的指挥使,带来的当然是鳌山卫的卫所兵。真是想不到,鳌山卫的卫所兵,居然有如此的战斗力。要是天下卫所兵都如此,早就天下太平,四海宁静了。由于这个原因,张慎言对张准,倒也有了几分亲切感,暂时忘却了张准的“反贼”身份。

张准自然不知道张慎言心中所想,自言自语的说道:“原来藐山公被贬为了海州知州。”

他始终称呼张慎言为藐山公,是有原因的。却和张慎言的猜测有所不同。张慎言自以为是自己学问上的成就,让张准尊重自己,其实,张准尊重他,纯粹是因为他的铮铮铁骨,刚正不阿。

这位张慎言,和杨一鹏一样,都是很有骨头的官员。他甚至比杨一鹏还更有骨头。用三起三落来形容他也不为过。他是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算是老资格的官员了。要是他是溜须拍马一类的官员,早就成为大学士,进入内阁了。可惜,由于铁骨铮铮,看到不顺眼的事情就要上书,就要弹劾,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结果,他多次被提升,又被贬斥,官路一直是浮浮沉沉,起起落落的。

在号称明末三大案的移宫案、红丸案中,张慎言坚持自己的主张,态度坚决,惹得天启皇帝非常的不痛快,最终将他撵出了京城,还扣除了他两年的工资。天启五年,他又得罪大学士冯铨,魏忠贤乘机落井下石,直接将他一撸到底,充军到甘肃酒泉。要不是他命硬,早就被整死在嘉峪关的城墙下了。

崇祯皇帝即位后,张慎言被提拔为刑部侍郎。崇祯二年,鞑子入寇,山西巡抚耿如杞和总兵官张鸿功带兵前往京师,却因为兵部的胡乱安排,致使士兵没有饭吃。无奈之下,士兵们只好四处抢掠,填饱自己的肚子再说。崇祯不问兵部的原因,却下令逮捕两人,要刑部论罪。张慎言认为是兵部有错在先,两人罪不至死,直接上书弹劾兵部尚书王洽。结果,崇祯皇帝很不高兴,就将他贬职,再次撵出了京城。最终,耿如杞和张鸿功还是被杀了。当然,后来王洽也被杀了。

张准来到这个世界以后,对于明朝的官员,基本上都没有好感。只有极少数人例外。比如说,这个张慎言,就是其中的一个。无论在哪个朝代,这样正直的有铁骨的又有办事能力的官员,总是令人敬佩的。要是他们能够执掌权力,乃是国之幸,民之幸。明末的士大夫风气,已经普遍的糜烂了,好像张慎言、杨一鹏这样的官员,简直是凤毛麟角。只可惜,崇祯皇帝并不喜欢这样的官员。

张慎言有点焦急的说道:“都督大人,贼兵还在城内作恶,还请贵军尽快平定城内逆贼,保境安民。”

张准点头说道:“我知道。你们都跟我来。”

一行人迅的来到海州城的东门。

城外的海盗,都已经被清理干净,地上只留下横七竖八的海盗尸体。张准一口气出动三倍兵力于海盗的虎贲军,又是突然袭击,又有威力强大的火器,海盗们自然不是对手。试图出城抢占港口的海盗,和虎贲军正面相遇,结果被打得丢盔弃甲,一败涂地。他们在城外丢下一百多具的尸体以后,仓皇的逃入了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