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曾经在前世的时候,听说过关于三十三两白银的驭民之术,其实目前的大明,在朱元章的制度下,也会有一点这样的偏向。
这对于一个王朝来说,是稳定的。
但对于现在这个时代来说,便就是阻碍了。
西方的文艺复兴在十四世纪,所谓十四世纪,便就是公元前一千三百年。
如今大明这边,正是在十四世纪的末期。
也就是意味着西方文艺复兴的萌芽,已经开始了。
一场东西方之间隐形的文明竞赛,现在就已经开始了。
朱英不知道自己百年后的大明,是否能够一直的兴盛下去,还是说多延续两三百年的国祚。
可是即便是延续两三百年的国祚,又有什么意义呢。
即便是没有了满清,如今的制度延续下去,大明不过是另一个满清罢了。
所以,要改变,要真正的改变。
唯有快速的发展工业化,才能使得大明的国力,不断的向上攀升,才能避免历史上的悲剧,再度重演。
想到这里,朱英便开始认真的关注目前京师的工厂发展。
现在京师的工厂,基本上都是掌控在群英商会的手里,而朱英已经开始在有意识的引导民间团体的发展了。
而对于工人的待遇问题,也在朱英的重视之中。
显然,虽然有条例,但是那些开设的工厂,还是黑着良心去剥削。
“一个月一贯宝钞,他们是怎么做得出来的,难道要视我大明律法于无物吗。”
“所有牵扯到里面的官员,一个都不要放过,严查严办。”
看着宋忠递过来关于目前工会的情报,朱英气就不打一处来。
他千叮咛万嘱咐,就是要保障好关于工人的待遇问题。
至少基础的标准,都是需要给到的。
按照现在工厂的定额,即便是最便宜的月钱,也当是需要四贯钞才可以。
目前粮价比较平稳,一个简单的三口之家,每个月的口粮大约需要三贯钞的样子,如果还有老人的,四贯钞只能是刚刚好。
当然,这是建立在只有一个男人负担的情况下,多数一般在鼓励生育的情况下,都有几个子女,老人可以共同负担。
妇女也可以做一点事情填补家用,如此算下来,每个家庭每个月,都会有一点富余。
这些富余,便就是一个家庭的底气,如果遇上什么病症之类的,也不用过于担心。
大明的医道发展还是比较靠谱的,很多药材的价格都是非常的低廉,即便是老百姓的家中,也完全可以负担得起,不会轻易被拖垮。
目前来说,做到这个程度,已然是朱英的极限了,这还是因为有着高产作物的不断发展,让许多地方的饥荒得到了解决,保证了多数百信的温饱后得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