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伴君如伴虎,一个回答不好,不说这锦衣卫都指挥使的差事,还能不能干下去,便是这项上人头能不能保住,都不可知。
额头上细汗出现,蒋瓛单膝下跪劝说道:“陛下,臣对长孙殿下的忠心,便是如同对陛下一般,日月可见。”
“只是臣认为,如今长孙殿下在文武百官的眼中,疑点重重,不如我等清楚来龙去脉。”
“如同兵部尚书茹尚书一般,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便是觉得有人在欺瞒陛下。”
“哪怕陛下亲自述说,但这等事情过于离奇,怕是很难让人信服。”
“况且...况且陛下前不久才定下允炆殿下为太孙,如今朝中大臣,心向允炆殿下。长孙殿下回宫,势必会引发波澜。”
“这等谣言散开,诸多镇守各地的将领在外听闻,更是人心惶惶,于我大明,社稷不稳呐。”
蒋瓛思维清晰,语速飞快,生怕慢了一些,就被陛下打断,直接叫人拖出去处死了。
一口气说完后,这才稍稍吸气。还好他是武人,肺活量大,不然都会被憋得喘不过气来。
朱元璋听完后,面带沉思。
从孝陵回来后,他就一直陷入在兴奋状态中,脑海里烙印的大孙的身影。
听到蒋瓛的话,这才想到如今的局势。
文臣的想法,在朱元璋看来,并不是什么大事。朝堂上的文臣,进过数轮的清洗,早就换了好几茬了。
根本不可能有能力去反对他,或者是反对大孙。
但是武将就不同了。
目前的勋贵武将,各种国公,侯爵,伯爵,几乎掌控着天下九成兵马。
对于武将的心思,朱元璋最是了解,除了少部分人外,几乎都是莽夫之流。
说得好听点就是豪爽义气,说得不好听一点,便是有勇无谋。
哪怕是所谓的淮西二十四名将,大部分也都是文盲出身,少部分则是后面开始自学起来。
不同于东汉末年三国纷战,打仗十分讲究谋略。
元末明初的时候,什么千年世家,传承勋贵,几乎全被蒙元给毁得一干二净。
越是庞大的世家,越是被干得厉害,整个汉族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当年朱元璋起兵的时候,蒙元已经有些支离破碎,残余势力也成不了气候。
他所面对的陈友谅,早前不过一个小吏,张士诚更是盐贩出身。
下面率领的军队,也都是正宗农民起义部队。
最初大伙打仗的时候,几乎都是一窝蜂,哪有什么战术,战阵,计策的讲究。
拼得就是一个猛字。
也就是这般,像常遇春这样的莽夫,才能够一路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