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国天下”的观念背景下,“一家之天下”所指的就是统治者家庭享有国家的领导权,其下的文武百官又有各自的家庭,由文武百官的家庭来组成国家的第二梯队,随后是富商家庭和豪绅家庭组成的第三梯队,再来还有自由民家庭组成第三梯队,最后是奴隶家庭组成的最垫底梯队。
在先有家,保证自己家庭的前提下,以“自己”为主要思想观念下。哪怕是统治者都不能阻止自己的臣子先为自己的家庭考虑,很多时候甚至是认为自己的家庭都主持不了没有资格参与到国家大事,到最后衍生出来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要先把自己这个个体先给照顾好了,拥有足够的知识和才能,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来建设好自己的家庭,随后才有资格参与到治理国家平稳的大事中去。也只有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来保证国家平稳的运作,然后才有新的资格来考虑天下大事。
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蒙氏一切以自己考虑的心态别人无从指责,特别是蒙恬先完成国家任务。率军配合汉军针对匈奴等胡人的征讨,算是履行到了对君王扶苏的尽忠和对秦国的尽责。在这么一件事情完成之后,蒙恬又会走向扶苏递交辞呈的手续,以非秦国官员的身份再接受来自于吕哲的招揽,那么扶苏也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蒙恬投入吕哲统治下新帝国的怀抱。
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像是秦惠文王时期。嬴驷有一名臣工叫公孙衍,公孙衍先是作为魏国的一名将领与秦国对抗,然后公孙衍遭到魏惠王的罢免,公孙衍成为一名自由之身之后又受到来自秦惠文王嬴驷的招揽,自此公孙衍效力于秦国,甚至是率领秦军大战魏军取胜斩首超过十万。在其后,公孙衍又向秦惠文王嬴驷提出辞呈归国,归国之后公孙衍重新效力于魏国,人生的后半阶段就是专门给秦国找麻烦。
先后效力于魏国和秦国的公孙衍极少遭受指责,哪怕是有指责也是指责公孙衍竟然率领秦军残酷地斩首十万魏人组成的魏军,不是指责公孙衍为秦王效力。那么从某一方面来看,也就是说是公认公孙衍前后效力两国并没有德操上的缺失,仅仅是做到了效力于谁就为谁出力的本份。
上古先秦时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时代,在这么一个时代里,甲国的某人为乙国效力并不是可耻的事情,哪怕是这个人在为谁效力之后表现出精湛夺目的才能,他的母国群众也只是会可惜为什么本国没有启用,骂骂国家的君王有眼无珠,却不是去指责那个人有那么大的才能为什么要叛国,甚至会因为那个人在他国表现出色而感到骄傲。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观念,就是在这么一个时代的观念和思维中,只要不是在职的情况下出现背叛行为,扶苏同样无法去指责蒙恬和众多本来属于自己的臣子为什么要干那样的事情。
当然了,蒙恬等人是在完成自己的职责后才会辞职另投,像是司马欣等战败归降的人,还有徐岩等中原军团的那些人。性质上存在决然不同的本职。
司马欣等战败归降之后被招纳的人虽然会被指责,但是因为他们是战败之后才归降,指责也只能是指责意志不坚定,顶多是被瞧不起。不至于迎来漫天的骂声,徐岩等中原军团的那些人却不是那么回事了。
相较起完成职责提出辞呈再另投的那批人和战败后归降的那群人,徐岩等中原军团的那一类人就属于被鄙视的类型,毕竟一没递交辞呈、二没战败被俘,是主动带着军队另投。无论是再怎么美化都无法改变其背叛行为,因此注定是要被天下人所瞧不起和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