邔县在南郡的最北端,这里曾经发生过吕哲崛起道路上最为危险的一次危机,所谓危机自然是司马欣率领十余万秦军的那次。
在还没有真正崛起之前,吕哲执行过将南郡打造成一个军事堡垒的计划,南郡的边界建造了相当多的军事设施,最常见的自然就是要塞兵堡。各条要道和险要位置也有屯兵用的兵堡。
后面南郡的危险随着吕哲的向外扩张而降低,后续没有建造完毕的兵堡停留在了纸面,之前大量建造的军事设施却是没有被拆毁,也没有那个必要去拆,毕竟直隶郡与普通郡总是有着根本上的不同。
顺着达到一直南下,回归大军第二个抵达的县是鄢县。这座县城的城池是经过几次的扩展,先期因为是作为北方防御基地的物资储备地,该城的城墙比处于第一线邔县还要高一些,不过后面的扩展倒是形成了奇怪的一幕,是一种町围绕着城池的局面。
“町”的解读有许多种。但是出现在城池布局上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商市。町这个字的出现是在春秋,也是因为人口增加而城池面积不足,人们逐渐在城墙外汇集成栖息地,所以也能解读为“镇”。
“邔县和鄢县都是坐落在汉水边上,水系的便利再加上我们向北扩张,不但是国有物资经过的次数变得频繁,民间货物需要途经的次数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两地的商业发展十分迅速。”
“会占用到军方的资源吗?”
“军方的运输队有固定的时间。民间的商贾是利用军方休息的时候。”
“哦……”
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在吕哲的操作下,道路的建设一直没有停过,南郡作为直隶郡必然是需要有道路能够链接天下各郡。建造出来的道路属于国有性质,官府规定在特别的事件中和固定时限只提供给官方使用,其余时间并不做限制,黔首可以免费使用。但是在商品的运输上却是要缴纳一定的使用费用。
说来也是啊,虽然是国家投入资金和雇佣人力建设,但是总要有所回报吧?在官府(含军队)身上无法得到回报。对于黔首也不能索求,那只有将对象盯上商贾。事实上商贾也是道路依赖最大的群体,有便利的交通可以给商贾节省非常多的时间,拥有驻军维持治安的国家公路更是保证了货物的安全,更别提商贾频繁使用对道路的磨损和破坏,那么一定的费用也就成了理所当然。
商贾对于运输商品需要交纳费用是什么态度?能有什么态度呢,他们是商人,了解任何投入都需要回报。相比运输延迟和自身的人力投入,交纳费用能够得到多方面的便利,他们会想会算,自己是使用道路来产生利益,官府作为投资者拥有使用权,黔首的使用没有产生利益,得到利益自然而然也要有相应的付出,不过是另外一种纳税行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