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明朝第一弄臣 第0361章 天生劳碌命

“谢……”谢宏想得出神,连王庸去而复返,引了张鼐进来都没注意到,王庸等了一会儿,正要出声提醒时,却被张鼐拦下了。

正如他当日在宣府对待正德的态度一样,张鼐其实也算是清流一脉,只不过清流其实本来就是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本质就是这样的。

清流初时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最早应该是见于《三国志·陈群传》,等到宋代欧阳修写了朋党论之后,这个概念也是彻底稳固了下来。

在明朝,所谓清流就是名望要大,赚钱要少,所以,也只有言官最有这个资格了,别的职位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油水,言官则是只有骂人一个职责,想捞油水也捞不到。

当然了,儒家子弟一向善于

变通,他们很快就找出了名声和银子之间的等价换算关系。也就是名声大的话,无论到哪里,都会有人以结交名士为荣,不管名士们到底有没有路费,仪程都是要奉上的。

因此,大多数清流也就是名头好听,实质上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如海瑞那样的特例虽然有,可却是少得可怜,其中也肯定没有包括张鼐。

张鼐在宣府的时候面对正德底气是很足的,更加不会把谢宏放在眼里面,可那是因为他不是普通地方官,而是从都察院派出去的巡抚,对京中局势所知甚祥,因此才会是那么一个态度。

等入京之后,他马上就发现了风向不对,所以无论是京郊的那场言潮,还是之后的一系列冲突,他都没有露头,尽管他这个右副都御史,在都察院中也算举足轻重的一号人物了。

他开始的时候有些庆幸,对于自己的先见之明有些得意,不过很快他的情绪就转变成了惶恐,等到刘大夏、顾佐授首之后,他心里的恐慌已经达到了极致——谢宏实在太记仇,也太过心狠手辣了。

想起自己跟谢宏在宣府的恩怨,张鼐遍体生寒,他为难过谢宏几次,可都没得逞,按说是无妨的,可刘大夏蹦跶了这么久,还不是没伤到谢宏半根毫毛?最后却是这么个下场,他又怎么能不怕呢?比起六部上卿,他这个右副都御史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