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贵子嗣比普通人更高,除了血统之外,其实还能有另外一个解释,比如说权贵有能力给子嗣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孙明当然也是通过考核才能就任旅帅这个职位,旅帅应该掌握的技能基本都有,看了一眼就知道第十四道防线或许能阻挡一时,楚军冲击的势头不变,不超两刻钟就要被漫过了。
用“漫”这个字,主要是楚军很难两刻钟内攻占沿途的原军城寨,他们会因为数量太多,直接越过沿途的城寨,继续向原军的下一道防线冲击而去。
孙明目光移向第十五道防御工事,一边对麾下吩咐道:“节约箭矢。”
并不是每一座里面都有原军的一个“旅”驻扎,他们一个“旅”分散在三个城寨,并且还要兼顾周边的沟渠防御。那么就是一座城寨里面的屯兵不会超过五百?
从这里也能看出一点,主要使用木材搭建的城寨占地不广,四周有深沟作为第一道屏障,出入依靠放下的吊板,深沟后方则是砍伐树身捆绑起来的栏栅,第二道则是麻袋填土堆叠起来的矮墙。
城寨里面当然有宿舍,一个不大的广场,再来便是囤积粮秣以及军械的地方,少不得一口新挖不久的水井。个别大一些的城寨,里面专门修建了马厩。
“楚军便是突围依旧慌乱不堪,看似并无组织。”董达说道。
看着还真是那样,楚军没有专门分配谁对沿途城寨进行牵制,大多数就是闷头往前冲,能够阻止他们的就是底下插有尖刺的沟渠。
在这种情况下,原军城寨的驻军可以非常惬意地使用远程武器射杀路过的楚军,甚至还能放下吊板出去冲杀一波再返回。
孙明笑着说道:“楚军历来如此。”
很久之前,楚国还是一个小国的时候,每一个家族都不大,家主带着自家的武士为国君效力,一般也就几十或数百,家主能够有效地约束家族的私兵。这种情况下,其实跟周礼制度下的一个“两”或“卒”差别不大。
等待楚国越变越强,他们内部的家族再互相兼并,有资格参战的家族,他们的家主在纳赋时出征带上更多的士兵,组织方面就越来越差了。
而在楚国变强之后,依靠士兵数量的优势就能碾压周边的国家,军队建制过于落后的缺点很容易被无视掉。
一直到晋国挡住楚国的扩张,楚国人可算察觉到军队建制散乱带来的缺点,要命的是楚国人早就习惯以一个贵族自成一个建制单位的方式,同时牵扯到君臣的权利斗争。
在楚共王时期,楚国一再跟晋国交锋下来,吃够了军队建制散乱的苦头,无法对全国军队建制进行改革的前提下,中枢组建了名叫“左右广”的部队,后面就一直作为一国之君的近卫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