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件事情肯定是出于需要,等待哪天绝大多数人无法接受的那一刻,又有那么一位猛人站起来,旧有的习俗以及规则肯定是会得到改变。
对于现在的贵族女子来说,她们不希望自己孤零零一个人到夫家,需要有几位姐妹一块过去,不说联合起来从内宅架空到掌握夫家的全部权力,仅仅是平时能有个聊天解闷的人就挺好的。
智瑶因为“魂穿”再根据所处家庭环境的关系,好像没什么跟芬嬴聊的话题。
要是在现代?作为男性再没有话也要找话说,免得女性待得非常不舒服,别提什么以后的可持续性发展,见一面大概就没有再见的可能性了。
一对订婚的夫妻,再加上几个附赠的媵,他们的相处方式很符合当代。
过程中完全是媵在各种叽叽喳喳,问一些话看智瑶没有想要回答的意思,她们会很主动地再次改换话题,反正不会造成冷场的情况。
智瑶了解了一下四个媵的名字,她们分别叫碧、茗、好(hào)、苇。
媵是陪嫁,一辈子注定就是附属品,生了孩子也不会有做母亲的权力。一名男性的妻会是所有孩子共同的母亲,再区别出嫡、庶之分,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智瑶还了解到,四媵之中有两名是嫡出,她们是碧和苇,碧是梁婴父的女儿,苇则是来自邯郸赵,茗和好则是赵鞅的庶女。
现在有一个好的“名”是贵族的待遇之一,其余阶层不管男女很难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名”,甚至还存在没有“名”的情况,有的就是一个昵称、外号什么的。
至于姓和氏?大把大把没有姓、氏的人,等进入战国阶段都是这么个情况,连去秦国受到重用才变法的那一位“鞅”,他的前缀前前后后就改了几次,在卫国独称“名”,出了卫国称“卫鞅”,在秦国当官了以官职为前缀,直至获得“商”这块封地才被称呼为“商鞅”。
赵氏陪嫁的媵之中有邯郸赵的嫡女?这个真心没有什么问题,甚至外人都会因此而对赵氏的印象改观。原因是赵鞅的表现显示赵氏仍然认可邯郸赵这门亲戚,后面会扶持赵午的后代。
梁氏的话?他们虽然跟邯郸赵一样不服从赵氏这个大宗,只是梁氏做得更为隐晦,随着梁婴父被袭身亡,后面赵氏肯定会加强对梁氏的管控。
整场聊天中,芬嬴是话最少的那一个,不由让智瑩怀疑芬嬴以后能不能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