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五代十国往事 五代十国往事 第201章 朱温南征

能把脚踩两只船、反复无常说得如此清新脱俗,着实令杨行密刮目相看。

当时,唐室倾微,诸道藩镇常不上供,“惟匡凝昆仲……贡赋不绝”,赵氏兄弟积极向朝廷缴纳贡赋,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朱温完全控制了朝廷,所谓的朝廷贡赋一分不少地全部落入朱温的口袋,这也是事实。

基于此,杨行密才指责他“资敌助盗”,而赵匡凝采取了避重就轻、上纲上线的策略,强调自己是遵纪守法大大的良民。

事实是,赵匡凝脚踩朱温和杨行密两只船,一方面借用履行藩镇缴纳贡赋义务之名,光明正大地向朱温交“保护费”,朱温则在朝堂上盛赞赵匡凝的忠君之举,上表朝廷给赵匡凝同志加官进爵,以示嘉奖,这就是他与朱温之间的默契另一方面,赵匡凝东结淮南,与杨行密眉来眼去。

而赵匡凝所处的襄州忠义军,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于是他也成为朱温与杨行密争相拉拢的对象,也得以在两位大佬之间左右逢源。

我个人对他唯一的好感就是他的“藏书家”身份,赵匡凝喜欢藏书不知道是否也喜欢读,藏书数千卷,当他撤离襄州的时候,曾放了一把大火,焚烧军政总部,却没有把这些书籍付之一炬,杨师厚入城之后,将数千卷藏书转移到了汴州。

无论如何,杨行密对赵匡凝表现出了应有的宽容和大度,毕竟雄才大略的杨行密也要为世人做出表率,于是厚待赵匡凝。

其弟赵匡明当初也打算东奔杨行密,他的儿子赵承规以诸葛亮兄弟的故事劝谏,说诸葛亮与其兄诸葛瑾分事二国,千古流传,如今我们如果全奔淮南,只恐怕淮南生疑。

赵匡明恍然大悟,于是改道西上,最终投奔了西川王建。

赵氏兄弟不是强行致敬诸葛兄弟,而是出于现实的考量。因为朱温与赵匡凝的实力相差悬殊,赵匡凝败得干脆且迅速,实力尚存,犹不失军心民意而赵匡明更是未战而遁,实力虽然弱小,但得以全部保存。

再来看淮南集团内部的情况:杨行密的实力原本不如朱温,近期又遭削弱田頵、安仁义、朱延寿叛乱李神福、台蒙病死杨行密已经染病,身体情况欠佳仅两个月之后就病逝了杨行密诸子皆不成器,后继无人。

在这种情况下,赵氏兄弟成建制涌入淮南,说是避难,万一……晁盖等人就是借躲避“劫生辰纲”之难而火并王伦,抢了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