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 第36章 王黄分家(上推万更)

五代十国往事 第36章 王黄分家(上推万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了沂州之败,王黄之辈也深知自己的这两把刷子远不足以跟官军硬刚。“敌进我退”完全是被逼出来的无奈之举,而非是主动的退敌之策。

“草军”的称谓,并不是因他们皆由草民组成,身为草根,命如草芥,呼其“草”以薄其志。

“草军”是王仙芝举事之初的自称。也符合他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除不尽、剪复生的形象比喻。

蕲州招安,一定程度上瓦解了草军,削弱了草军势力;同时也通过这次接触精准地号到了草军的命脉——对高官厚禄的无限渴望,对和平招安的无限期盼……总而言之,就是缺乏彻底而坚定的革命信念。

那就好办了,咱对症下药。

逃走的黄巢跟之前一样,并没有就此萎靡不振,而是像扑不灭的野火、烧不尽的野草。

黄巢卷土重来,攻陷匡城,之后又攻陷濮州。

匡城,在长垣县西南,算是草军们的“首善之区”了,打响革命第一枪的地方。而濮州,也是草军最早攻克的城池。

黄巢真的是一个有情怀的人,而在不久的将来,黄巢也会败在情怀上。

郓州、沂州、蕲州、汝州等重要城镇屡被攻陷。这也从侧面反映除了草军的战术特点,那是一种非常接近游击战的策略。

屯驻在邓州的总监军宦官杨复光,就对王仙芝伸出了橄榄枝。先前是黄巢那厮掣肘,坏咱好事,现在好了,你俩各自单飞,怎么样,谈谈吧?

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把王黄草军的战术美誉为“游击战”,这是对“游击战”的误读。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是伟大领袖总结出的游击战“十六字方针”,成为国际通用范本。

不是所有的“敌进我退”都能称之为游击战。

游击战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指导思想,以空间换时间,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要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积小胜为大胜。“游”是其表,而“击”才是其灵魂。

绝大多数农民起义军只是徒有其表,很会游走这也是他们时常被误认为是“游击战”的重要原因,却没能悟出游击战的精髓。这也是起义活动通常虎头蛇尾的原因之一。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