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唐朝工科生 第七十二章 办事

武德老臣、前朝余孽、世家大族、北地戎狄……这些压力以人力物力财力的形式,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了西域。

比如“党项义从”,在缓解吐谷浑故地压力之后,李董又迅速地把他们当作擦屁股纸,直接肢解,根本不给“拥兵自重”的机会。

再比如“博陵崔氏”,某条自灭满门的疯狗在把自己儿子送到某条江南土狗那里之后,直接开了嗜血,来了个大杀特杀。整个“博陵崔氏”的精华部分被屠戮也就罢了,剩下不少还死在了流放西域的路上,而“扎根”西域的这些余孽,也只能努力巴结地方军头。

而这些李董的手下败将们,虽然在中国是属于倒霉蛋失败者,同时还不得不给李董在西域建设添砖加瓦,但他们在吐火罗人眼中,自然是“大国上邦”之人民,绝对的高大上。

所以,尽管“捕奴队”的过程很不好,但其结果,对吐火罗弱小部落的某些群体而言,依然是幸福的。

不管是西域还是河中,贞观年间的这片地区的女子,除了大贵族,哪怕是小贵族,都是等同财物。初到此地的唐朝官员往往在断案的时候,会发现社会伦理上的极大冲突。比如两个家族,有一方的女儿被另外一方杀死,受害者父亲的愤怒,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女儿被杀,而是自己的财产被毁……

这让初到西域的大部分事务官都无法接受无法适应,这也导致了甚至催生了大量唐朝官僚,天然地具备“教化胡虏”的责任感。

其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但往往这种官僚,反而更加受西军的庇护,受胡女的尊敬。

因此在耳濡目染之下,许多胡女听说中国之官,最大为“相”;中国之爵,最高为“公”,于是往往称呼本地县令县尉主薄等为“相公”。

此事传到洛阳的时候,也是让人哭笑不得,因为洛阳本地某些人家,也偷偷摸摸这样称呼自家家主,可谓东西呼应,可谓“君子”所见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