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利用这个机会切入吴军大营,沿着大营之间的通道,迅速向中军挺进。
有一些吴军将士反应过来,举起弓弩,向迅速接近的敌骑射击。
蜀军骑兵举起了骑盾,遮挡箭雨。箭射在盾上,笃笃作响,如炒豆一般。有一些骑士中箭落马,但大多数人没有受什么什么影响。他们并不恋战,全速前进,如刺客之剑,直取要害。
曹仁很快就看到了周瑜的中军大营。
中军是一军之中枢,是大将发布军令的地方,除了旗鼓之外,大量的命令还是要靠传令兵传递。是以即使是在战时,中军大营也不会将营门完全关闭,至少要留一道门让传令兵出入。兵力越多,大营的规模越大,命令传达越频繁,处于中心的中军就需要留出更多的出入口。
这不是哪一个人的习惯,而是军中惯例。
曹仁统兵多年,对这种惯例一清二楚。他知道周瑜刚从山里出来,这样的思维惯性还没来得及消除,出现漏洞的可能性非常大。他也知道周瑜没有成建制的骑兵,就算有防备,也没有有限的手段来阻止他。
除非他提前识破了自己的计划,预先准备好步卒大阵,等他入网。
果真如此,那也是命该如此,怨不得人。
形势至此,宁可战死,不可守亡。
一路奔驰到此,没有遇到任何想象到可能遇到的埋伏,曹仁心中大定。眼看着吴军将士正在奋力关闭营门,曹仁大喝一声,长矛斜指。
“射!”
身边的几个执弓亲卫同声应和,策马冲出,一边狂奔,一边弯弓急射。他们都是曹仁事先安排的射手,精于骑射,用于破门前的远程打击。
弓弦急响,羽箭连珠,飞驰而去。
正在关闭营门的吴军反应不及,被射倒两人,关门的动作慢了一拍。
转眼间,曹仁等人已经冲到营门前,两名骑士奋力掷出手中的长矛,顺手从腰间抽出战刀,猛砍在战马臀上。战马吃痛,再次加速狂奔,高高跃起,撞在尚未关闭的营门上。
“轰”的一声巨响,营门被撞开,营门后的吴军士卒被撞飞,就连营门楼都被撞得猛晃。
两名骑士提前从马背上跃起,借着马势冲入大营,将骑盾护在身前,和身撞向赶来增援的吴军步卒。他们撞倒数人,没等起身,就被吴军杀死,却成功地干扰了吴军的行动,为曹仁争取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