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我在古代日本当剑豪 第504章 双城墙+棱堡=食大便啦!大人!【5600字】

重新启程的队伍一点一点地靠近红月要塞。

原本只能模模糊糊看到一点影子的要塞,现在渐渐凝聚出清晰的实体。

刚才在用望远镜对红月要塞进行首次观察时,因距离还太原的缘故,所以绪方看得还不是很清楚。

在离红月要塞越来越近后,绪方终于渐渐看清了红月要塞的具体模样,以及其周边的环境。

红月要塞依河而建。

其周边有条“几”字型的河流流经,河流的河道很宽,河水很湍急,在这样的大冷天里也不会结冰。

而红月要塞就建于这个“几”字的里头。

举个形象的例子——红月要塞和从它旁边流过的河流刚好可以构成一个“凡”字。

河流就是“凡”字中的“几”,而红月要塞就是“凡”字里头的“丶”。

要塞三面临河,绪方他们现在就是在靠近没有临近河流的那面围墙。

没有临河的那面围墙有着扇巨大的大门。

围墙也好,门也罢,统统都是木制的。

在又靠近了红月要塞一些、能够更清楚地看清红月要塞的模样后,绪方惊奇地发现——红月要塞竟是双城墙的结构。

有一道外城墙,而外城墙的内部还有一道内城墙。

内城墙的高度要比外城墙高上一些。

据绪方的目测,外城墙的高度在4.5米左右。

而内城墙的高度则在5.5米左右。

这种双城墙的结构有2大好处。

一:进攻方得连续攻破两道城墙才能拿下这座要塞。

二:防御方可以通过两面城墙展开立体打击。负责近战的士兵站在外城墙上迎敌,弓箭手、火枪手等负责远攻的士兵则站在比外城墙更高的内城墙上,对来袭的敌人进行俯射。

除了是双城墙结构之外,红月要塞还有一个很令人瞩目的特点。

“呐。”阿町偏转过头,朝身旁的绪方低声说道,“这红月要塞的围墙怎么这么奇怪呀?凹凹凸凸的。”

“啊……对、对呀,是很奇怪……”绪方随意说了些什么,将阿町敷衍了过去后,继续用错愕的目光打量着红月要塞那凹凹凸凸的城墙。

没见过世面的阿町认不出这种城墙。

但身为穿越客的绪方倒是认得的。

绪方曾在某本书籍上看过对这种堡垒的介绍。

这种样式的围墙,是某种大名鼎鼎的堡垒的重要特色。

“棱堡……”绪方用只有至极才能听清的音量低声呢喃道。

棱堡——在西方用上火器后,应运而成出来的大杀器。

在火药与火器传入西方,西方进入火器时代后,城市攻防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接下来的一个短暂时期是进攻方的黄金年代。

老式的要塞,根本防御不了火器这种新型的武器。

一个接一个的要塞屈服于大炮的威力。

但西方人也不是笨蛋。

不过半个世纪一种新型的城防体系——棱堡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了。

所谓的棱堡,其实质就是把城塞从一个凸多边形变成一个凹多边形。

这样的改进,使得无论进攻城堡的任何一点,都会使攻击方暴露给超过一个的棱堡面,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进行多重打击。

简单来说,就是进攻方不论向哪里进攻,都会遭到2到3个,甚至更多方向的同时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