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到了东华门,跟李迪、王曾、向敏中三人攀谈了一二。
向敏中似乎感染了一些风寒,说话瓮声瓮气的。
他挥手把寇季叫到了身边,询问道:“你小子背地里还谋划什么?”
寇季异常乖巧的道:“什么也没谋划啊。”
“呸……”
寇季话音刚落,李迪先啐了一口。
王曾哼哼了一声。
向敏中直接瞪起眼,骂道:“老夫信你有鬼。你小子坏透了。”
“真的什么也没谋划。”
“……”
李迪往一边指了指,“去,那边站着去。你一个小小五品官,站在一群二品大员所站的位置,你够资格吗?”
寇季一脸无语,退到了一边。
向敏中三人不再搭理他。
上朝的时候到了以后,寇季跟随着百官们一起过了金水桥,入了垂拱殿。
等他们到了垂拱殿以后,寇准、赵祯已经到了垂拱殿坐下了。
自从寇准久居皇宫以后,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
以前都是百官等官家,现在是官家等百官。
寇准之所以这么做,倒没有压官家一头的心思,纯粹是为了节省时间。
百官入殿,施礼过后。
开始论政。
首先是议论东北边疆裁撤厢军的问题。
论了一圈,最终决定,精简东北边疆四个厢军的兵额。
为了避免精简厢军过程中,东北边疆边防羸弱的问题,又将东北边疆附近驻扎的禁军,往东北边疆迁移了一段距离。
精简厢军的问题敲定以后,文官们笑容灿烂,武勋们如丧考妣。
随后,便是三司副使上奏,为赵祯此前给出的那些官员们论功升官的问题。
三司副使抱着朝笏出班,奏道:“官家,太师,经我三司核准,官家此前提到的那一批官员,确实有功于朝廷。
其中三人可以调任回汴京,担任要职,其余人等可以酌情升迁。”
赵祯听到这话,心里恨的牙痒痒,嘴上却笑呵呵的道:“如此甚好。”
赵祯看向寇准,询问道:“太师以为如何?”
寇准不咸不淡的道:“具体官职可有定论?”
三司副使躬身道:“回太师,新平县令可官升三级,调入豳州知州衙门。
豳州知州,可调任到京兆府,担任京兆府尹……”
三司副使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
寇准淡然的点了点头,询问寇季,“吏部!这些官员在各地的风评如何?”
寇季躬身道:“回太师,根据各地奏上来的风评看,但是没什么不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