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排序是:士、帅、司、令、尉。
上面的排序跟晋军的军队司职有关,也就是参考了“卒(士)”、“旅(帅)”、“师(司)”、“军(尉)”的各职位排序,多出来的“令”借鉴了楚国那边。
后来吕武拍板,才成了:士、尉、帅、司、令。
没其它意思,纯粹就是吕武琢磨着“士”不就是士官,后面接上尉官挺合适。
为什么没弄个校官,只是暂时没想好怎么向后人交代。
至于为什么不弄将官?逾越了不是!
现在吕武肯定不会去干明显逾越的事,玩的就是大局上操纵得清清楚楚外加堂堂正正,一些微操则是悄咪咪地来。
弄出来的士、尉、帅、司、令十五个阶级,其实是在内涵上借鉴了商鞅的那一套,再进行一些必要的更改。
后面还有下大夫、中大夫和上大夫,也就是组成一个十八个等级的阶级。而到了下大夫的这一个级别,其实就不是没有立国的吕武所能够封赏的,得是一国之君才行。
吕武不确认士匄知道了阴氏的多少事情,反问道:“为何提及此事?”
士匄理所当然地说道:“法出我家,阿武行此作为若让各家效仿,既我颜面无存也。”
什么玩意???
以现在的既定习俗来说,吕武是元戎,不是士师,还真的不能随随便便搞法律。
哪怕是吕武搞出了法律,只能在阴氏内部自己执行,不能够向外进行推广的。
现如今担任士师的人就是士匄,倒是从国家角度到个人角度,有那个资格和底气来跟吕武说那话。
“众家效仿阴氏多也。”吕武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
晋国是个挺有善于学习氛围的国家,各贵族少有顽固保守派。
他们其实就是懂得一个道理,没那个本事去创新,看到有人创新且取得良好成效,不去跟着学是不是傻?
当然,想学要先取得授权,要不然就是侵权了。
阴氏大搞灌溉,并且革新了体系与技术,能卖各种新科技产品是一方面,晋国能够强大起来干挺楚国,吕武哪怕知道会有后患,碍于太多的事情还是必须同意进行推广。
在吕武地位不高不下的时候,各个家族学了送一笔礼也就行了,等吕武成了元戎则是另外一回事,比如阴氏向各家收购粮食能有折扣价。
士匄根本不是为了追究,主要是看出阴氏的士兵远比其他家族更有攻击性,再来就是韧性方面也超过,一探寻下来才得知阴氏内部搞了新的法度。
因为不能深入询问的关系,再来是问了阴氏那边的人也不敢瞎哔哔,士匄仅仅是知道吕武在家族内部推行新法,太具体的就不清楚了。
哪怕是不知道更多,仅仅是阴氏军队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足够士匄去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尝试取得吕武的同意拿来用了。
吕武根本不想把自己弄的那一套在晋国推广,搞懂士匄想做什么,立刻给改变了话题。
今日白天的激战,各方的数据还没有汇集到吕武这边,仅仅是从交战烈度来看,能够得出双方死伤非常惨重的事实。
大概是士匄来吕武这边的一刻钟,中行吴和赵武先过来,再足足等了半个时辰以上才等来了解朔、彘裘、魏绛和羊舌肸。
晋国的其他贵族?不是战前听取指示的会议,并不是谁都有资格参加战后会议总结的。
吕武能看出后面来的各“卿”脸色都比较沉重,出口安慰什么的则没必要做。
相关的伤亡数据不是以书面方式呈给吕武,由每一个人来自行口头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