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武问道:“君上对臣所拟卿位人选,以为如何?”
那份卿位名单并不是吕武单独一个人的意志,当然也少不了他的私货。
名单中的祁奚就是国君制定的“常务卿大夫”人选之一,履行了国君要让祁奚担任新军将的指示。
士鲂再次成为“常务卿大夫”是吕武跟士匄的交易,之前士鲂的卿位排序不低,成为上军佐很是合情合理。
中行吴担任下军将则是有多种的考虑,首先是荀氏和中行氏并不弱,他们表现出来的团结性也很重要,必须给予实力匹配的地位。
另外的原因是,解朔虽然之前有当过“卿”,家族实力却只是一般般,祁奚所在的祁氏实力比解氏强却是第一次为“卿”,赵武家族实力还行但遭到国君和几乎所有卿位家族的唾弃。
那样一来,初次担任卿位的中行吴站到解朔、祁奚和赵武的头顶上,谁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站在理智的立场之上,国君大体上是认可那一份卿位人选名单的。他说道:“寡人先前有言,赵武不再为‘卿’。”
吕武没半点烟火气地说道:“程郑趁智伯遇刺身亡染指智氏,私德有亏,不当人子,不再为‘卿’。余下各家,于国无有功劳,德行不足为‘卿’,赵氏先人于国有大功,曾遭不幸于有危难,赵武理当受到萌荫。”
一句话怼得国君都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晋景公之后在晋国的“政治正确”就是,赵氏是无辜的,他们纯粹就是受了无妄之灾。
尤其是在栾氏和郤氏完蛋之后,关于赵氏不应该遭到覆灭的呼声更大了一些。
那压根就是特么的胡说八道,赵氏灭亡在某个时间段是众望所归,后面风声变了无非是卿位家族怕了,再来就是赵武复立,栾氏和郤氏却是特么灭亡了。
扒高踩低这种事情不要太奇怪,决定“对错”有相当多的标准,什么是“对”或什么是“错”,还不是要看谁掌握了话语权吗?
国君想道:“阴氏与范氏、魏氏结盟,荀氏(中行氏)、智氏、赵氏此后便由吕武庇护,解朔乃是吕武的应声虫。寡人占八‘卿’其一,余下七‘卿’……”
事情特么大条了啊!
好不容易压制了中行偃又拉拢了智瑩,结果是中行偃和智瑩双双去世。
本以为公族获得卿位之一是前所未有的大胜利,然后剩下的七个卿位家族成特么一伙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