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由这些被收买的人去扩展,收拢一批人,尤其是年轻人。年龄大的,要么有家庭,要么认清了世界吃人的本质,抗争也抗争过了,被打击也被打击过了,所以一般来说不容易被煽动,而年轻人就不一样了。还带着对于世界的天真和幻想,渴望自己的成长,刚刚从父母的保护下脱离,或是根本就没体会风雨便觉得自己什么都很强,都很厉害,瞧不起父母的『软弱』,自己又受不得半点『委屈』,便是最好鼓动的一批人。
就像是斐潜当时在南匈奴之内,收拢的大批的南匈奴青少年,不仅是学习汉语,穿着汉服,甚至连玩具都是汉人的,觉得什么都是汉人最好……
到了斐潜要清点南匈奴家底的时候,这些南匈奴的青少年便是争先恐后的给与了最为清晰的数字,将於夫罗的屁股帘子低下有几根毛都说了一个干净,因为当时在这些南匈奴的青少年心中,长安才是好的,南匈奴就代表了肮脏贫穷和落后,若是能将这些信息换取一个奔向长安的希望,何乐而不为之?
第四步和第三步,当时斐潜并没有分得太清楚,但是大概差不多,就是扶持或是借用一个反对於夫罗的头领。
那个时候,刚好呼厨泉也和於夫罗之间产生了分歧和间隙……
剩下的事情自然就是顺理成章了。
南匈奴内乱。
死伤无数。
但是重要的并非是人员牲畜的死亡,而是在那一次的内乱之后,南匈奴彻底的没有了精气神,那些原本在南匈奴部落里面的信仰消失了,信任也丧亡了,就连部落头人和部落民众之间的天然纽带也绷断了。
到了后面,於夫罗即便是知晓了问题所在,也是无能为力,而他想尽办法的培养的下一代,也不过是在和亲汉的下一代在争斗,是在南匈奴内部之中搏杀而已,只要不出意外,越是这样的争斗和搏杀,南匈奴人便是越发的难以聚合在一起,最终日益力量分散,即便是斐潜没有像是历史上曹操那样将南匈奴分成五部,也是一样可以使得南匈奴越来越软弱,最终只能四分五裂不复存在。
这一切,庞统都知晓。
并且南匈奴第二次的内斗,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这就是某为何一直不太愿意兵临山东……』斐潜缓缓的说道,『前秦以武屈山东,然未能得之,汉初以关中御山东,亦为能服之,故有光武改都雒阳,亦未能调和山东山西是也……』
就像是诸葛亮,对于曹老板一生一世的惦记一样,北伐,北伐,或许一方面是因为需要完成刘备的遗愿,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给自己报仇,剩下的或许还有一些当年家破人亡的私仇……
当然,这只是斐潜个人的猜测。
但也有可能是事实。
即便是到了后世,各个地方的隔阂,依旧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时不时的还有人有意或是无意的公然舍弃一个统一的名号,大肆宣扬我代表某某,而你们是某某,如何如何一样……
那么在这个各地自然或是不自然产生的隔阂里面,又有多少是历史遗留,又有多少是后续的人有意或是无意的添加呢?
华夏是一个庞大的国度,是一个多民族的版图,想要在里面找出一些陈年往事新仇旧恨什么的,实在是太容易了。
庞统点了点头说道:『所以本来是等他们自己闹腾起来……便如南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