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赵国胡服骑射之后,战马在战争当中的占比才慢慢的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甚至到唐朝,真正上战场的马匹,基本上是公马。
虽然母马也不是不能骑乘,但是母马一年当中有好几个月,要么带崽,要么哺育,所以正常来说,为了马群的繁衍,除非紧急特殊情况,是不会骑乘母马上战场的,大多会留在后方。
而骟马么,现在虽然有,但是并不多,而且在马铁掌没有出现的汉代,很多时候一匹战马的寿命并不是太长,往往一场激烈的战斗之后,战马便要么躯体受伤,要么马掌损毁,便不能继续投入战斗了。
这些受伤的战马,在没有治疗条件的环境下,往往就变成了马肉干和马骨汤……
因此,在战马更替消耗非常迅速的这个时期,基本上就没有人会特意去骟马,而且骟了马之后,伤口要恢复几个月,再加上还需要重新训练,消耗的时间多的时候要长达一年,不能立刻迁徙,这对于常常需要追逐水草的游牧民族来说,几乎不可能做得到。
因此一直到唐代,人们还是习惯带着没有骟过的公马上战场,这就造成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唐代的李光弼,就用一群毛发顺畅的小母马勾引了对方一大群只会用下半身思考的公马……
正常来说,五月份战马进入繁衍发情高峰期,这个时候基本上马场到处都是立尾的牝马,而这个时候牧民会特别照顾一些血统强大的马匹,至于其他的一般马匹便任其交配了,而过了六月,则基本上算是消停下来了,母马也不再接受公马的调戏,若是公马在其屁股后面转悠,少不得撩蹄子狠狠的来一脚。
过了这个节点之后,牝马散发出来的信号气味少了,公马也就渐渐的安分下来,不再相互撕咬攻击了……
马超这一次统兵东进,就是特意错过了战马的发情期,而且军中并没有母马,怎么会在这里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等到马超赶到现场的时候,场面已经混乱不堪。
马匹虽然是一种合群的动物,但是相互之间还是有有一些等级的,并且公马脾气都暴躁些,时不时有些争吵撕咬都算是正常的,因此刚开始的时候,马超的这些手下,不管是西凉兵卒还是羌人都没有在意,但是后来发现情况越来越不对。
不仅是没有栓起来的公马在相互撕咬,甚至就连栓起来的战马都不管不顾的奋力扯着缰绳往外冲,全然不顾脖颈上被勒出了道道的血痕……
人在精虫上脑的时候,有时候都会丧失了理智,更何况是战马?
憋了许久了公马群,猛然间闻到了牝马立尾的气味……
马是一个高度近视的生物,分辨个体性别,一个靠叫声,一个就是靠气味。骤然间大量释放出来的牝马立尾的气味,让这些公马癫狂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