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是所有人的问题,他和他的团队都没有足够的施政经验,对发展太快带来的不平衡预见不足。这也是他希望能尽快推广宿麦的原因。宿麦是旱地作物,可以利用大量的山地,能缓解粮食紧张。他最终的目的是实现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可是现在还有一些麻烦,至少一两年之内还无法解决。
江东目前的存粮不足以支撑大规模、长时间的战事。如果天子、袁谭不主动进攻,选择对峙、消耗,长时间来看,他有绝对的优势,只要能渡过这两年,解决了稻麦轮作的问题,他就不用担心缺粮,可是这一两年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万一再出现其他重大变故,难免捉襟见肘。
抓紧时间从交州运米,做好充足的准备,或是与天子决战,或是对峙,都会从容得多。如果有机会决战,他也不用瞻前顾后,担心粮食不足,难以为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让中军水师尽快成军就成了关键,自然也就顾不上蔡瑁等人会怎么想了。
“张相,你盘底一下家底,看看我们究竟有多大的缺口,资金够不够。”孙策挠挠发梢。“如果缺口比较大,就分一部分配额给荆襄系。不给点利益,终究是封不住他们口的。”
张纮赞同孙策的意见,蔡瑁贪财,如果一点好处也不给他,他肯定有意见,明的不敢说,暗中难免消极,荆州系的商税对吴国的经济平衡很重要,在这么关键的时候,宁愿多支出一些费用,也不能出现不必要的波动。
张纮退下后,孙策叫来了杨仪,让他与张纮对接,尽快把家底搞清楚,做一个预案出来,又叫来顾徽,让他写文章,调顾雍来建业,又给徐琨写信,让他出面推荐陈矫。
李儒顺江而下,赶到建业。孙策等了两天,端午节后与李儒见了面。
李儒状态不太好。舟车劳顿,连续多日的奔波让他很疲惫,江南气候闷热,他又不怎么适应,夜里睡不好,一时贪凉,生了病。孙策派宫里的医生去看病,又安排了两个做事稳重的护士,李儒才好转了些,只是看起来有些萎靡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