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的思维太跳跃了,不是正说到那对男女吗?怎么忽然又转移到这个话题上来了呢?不过他这个问题听起来太 “大”,我们一时间还还真不知该怎么回答。
见我们没人回应,王教授微微一笑,把茶杯放在前面的茶几上,一脸认真的接着说:“我觉得历史研究的最高境界,就是复原过去人们生活的细节、和生活场景,并且复原的越细越好。
如果时间拉的足够长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不但是人们的语言会发生巨大变化,人的行为举止,也会变得很不一样,比如说,汉朝人和唐朝人,他们的行为举止有什么差别,宋朝人和咱们现代人的行为举止,又有什么不一样?再比如说,辣椒是明末清初才进入咱们中国的,那在此之前,中国的饭菜是什么味道呢?秦汉时期的饭菜是什么味道?等这些诸如此类的问题,这就是历史的细节,这些貌似琐碎、不重要的细节,恰是最有价值的。”
听王教授将这些,我们好像又回到了大学里的课堂里。
“您说那两个人的行为举止,好像是秦汉时期的人,那秦汉时期的人的行为举止,有什么特点呢?”我好奇的问道,虽然我算是历史科班出身,但对于王教授说的这个课题,还从来没接触过,甚至听都没听说过。
王教授从沙发上站起来,然后指着屋里说:“大家想没想过,我们的行为举止,其实都被这些家具影响了、或者说是被其塑造了呢?即使在民国时期,人们的行为举止和现代人都是有区别的,大家可以看看民国的照片,那时的人们无论站立坐卧,他们的脖子和身体的夹角都很小,也就是说,他们的颈部都挺得比较直,对于这一课题,我们还特意请了相关的专家进行研究,比较了大量的民国照片和现代人的照片,确实验证了这一点。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就是因为那时的生活环境,和现代的生活环境很不一样了。
现在无论是坐具、还是卧具,不但数量比那时多很多,并且都比较松软、有靠背之类,总之,比那时的要舒适很多,这样一来,现代人颈部、背部、臂部的肌群和骨骼,都与那时的人已经有了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在日常的行为举止上,也有了不同。
不过这种不同非常细微,需要经过特殊训练的人,才能发现。因此,我把我们这些搞考古的人,称之为 “历史侦探家”,我们和侦探真的很像,都要复原现场、复原细节、有明察秋毫的观察力,以及强大的推理能力,甚至比侦探能力还要强,因为我们看到的现场,比他们的要悠久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