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妃常吃货之空间小王妃 第七十二章 孟国之乱起始

另外,在南、北军机院之外,孟国还有一种官职很有价值。这就是北、南大王院。而北、南大王院的掌控者,就是启灵族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我们大兴历任丞相都认为必须明确一点,就是对启灵族皇帝里说,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的意义非同寻常!因为北、南大王院管辖的就是启灵族皇帝自己的百里氏皇族部落!

开国皇帝百里皇极在挫败一系列内部叛乱后,为强化对百里氏部落的控制。将百里氏部落分割为北、南二院,这就是后来的北、南大王院。而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就是皇帝自己的管家。直接控制着皇族部落,掌握着包括皇家近卫军等关键核心力量。甚至可以说直接掌握着皇家生死!因此只对皇帝或掌朝太后一个人而不是对国家政权负责,完全由皇帝或太后本人亲自任命。其实际权利和地位超过南、北军机长。

在此之下,孟国还设立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专门负责守卫孟国的五大重要城市的防务。由于是孟国的经济命脉之城,其长官清一色全是启灵族皇族或后族的亲王贵族。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则负责调度边境地区的守军,在其下是各级武官。

早期,启灵族并没有正式的常备军。启灵族人是最典型的游牧民族,因此其军事结构也和其他游牧民族政权如女真建立的政权类似,启灵族部族全民皆兵。所有15—40岁的男子由本族酋长或官员登记造册,一律编入军籍。平时放牧生产,一旦发生战争立即以“点籍”方式,在本族酋长或官员的带领下自备马匹、武器和口粮参军出征。这种制度贯穿了启灵族帝国始终,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集结起大量军队。但缺点也很显著。首先,这样的军队需要现招集和集结,国家没有正式、大量的常备军,因此无法应对突发的大规模战争。而这些临时招募的军队属于最典型的民兵,缺乏训练战斗力参差不齐。

最重要的,是受历史原因限制,导致启灵族权臣、贵族尤其是宗室诸侯王清一色都有自己的常备武装力量。少则数百,多则居然成千上万!而皇帝或皇室控制的常备军却非常有限。这直接导致孟国早期,发生过多次贵族尤其是宗室诸侯王依仗自己的私人兵力发动叛乱威胁皇权的恶*件!而诸侯为保存实力夺权,或者不出兵或少出兵,或者出兵后临阵有异心,甚至干脆就临敌趁机弑君篡位!

此外,当启灵族建国尤其是正式进入中原后。启灵族皇帝本人开始受到中原汉族知识分子的影响,对皇权和军权的关系以及中原国家常备军的意义有了极其深刻的领悟。于是乎,建立直属启灵族皇帝自己的正规常备军成为当务之急。而原本作为皇族卫队的步兵,在早期是启灵族少有的一支常备武力。在历次战争以及平叛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于是,步兵规模迅速扩充,职责发生明显变化。最终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大型正规常备军。

启灵族贵族或重臣,在军事上向来不信任汉人或其他民族。因此步兵兵员主要从启灵族八大部落遴选。每年,国家都定期派官员,从各部落抽选精壮男子补充到步兵。经训练后由国家装备,分拨给各个军镇或贵族、大臣。因此,步兵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了这些人的私人武装。但步兵只属于掌兵者本人,不能继承或世袭。一旦掌兵者逝世,他所属步兵就会转为国家军队。此外,随着启灵族进入中原开始接触大量汉人。也开始挑选少量忠于启灵族人的汉人加入步兵。但数量相当少兵不构成主力。

作为国家王牌兵力,步兵的武器装备是一流的。启灵族在冶金技术上远远不如中原,但他们在历次战争中俘虏了大量汉族工匠,后来还侵占了科技发达的越城十六州,冶金等军工科技取得长足进步。步兵全是骑兵。装备有弓箭、铁制弯刀和长矛。士兵拥有铁制盔甲,很多战马还披挂着由皮革和金属、皮革制成的马甲,基本属于重甲骑兵,即可以远距离弓箭射击,也可以用刀枪近战,战斗力非常强悍。步兵装备的是最普遍的蒙古马。蒙古马的缺点是身材矮小、载重力和爆发力小、冲锋速度慢。但优点是耐力极强,可以长时间远程奔跑。不挑食且环境适应力极强!可以适合各种严酷环境和饲料,甚至可以在冰天雪地中,用马蹄刨雪寻找食物。通常,启灵族一个士兵拥有多匹战马用于换乘,速度和机动性非常强大。

贵族王公军是孟国最古老的武装力量。他的前身其实就是统一前启灵族各部落贵族的私人武装。启灵族和其他游牧民族有一样的传统。各部落大到酋长小到头领,清一色都拥有自己的独立武装,其实就是私人部曲。百里皇极统一启灵族过程中为减少阻力,并没有将这些旧贵族统统消灭。而是采取了打、拉结合的战略区别对待。尤其是为争取启灵族上层大贵族支持稳定人心,百里皇极完整的保留了贵族拥有私人武装这一本族传统。

启灵族建国后,贵族私人拥兵的制度完整保留下来。而且,这些贵族清一色拥有自己的领地、牛马和民众。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众多贵族,尤其是最显赫的启灵族皇族百里氏和后族萧氏两大部落的王侯,都拥有大量私人武装。这些武装完全归贵族自己所有,兵员主要来自其所属部众甚至是奴隶。由他们自己组织、训练和供养。少则数百多则数千!

孟国早期,启灵族人传统制度影响十分强大,尤其是贵族为维护自己利益竭力保持私家武装。这些军队始终是贵族私人财产。一旦国家发生战争,皇帝就将向王侯贵族发出征兵令。而贵族则有义务出兵或亲自领兵参战。而且不光出人,还要自己提供士兵所需战马、衣甲、兵器和口粮等。如果战斗中发生战损伤亡,皇帝将给于适当的经济补偿。而出兵尤其是亲自领兵出战的贵族,战争中拥有优先劫掠权,战后对战利品如财宝或奴隶则有优先挑选权。当时启灵族国家正规军规模、数量有限,而且军事制度还遗留有强烈的旧式色彩。因此,贵族王公军成为军队重要来源,成为孟国早期对外用兵的主力。在当时孟*事和国家政治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贵族王公军不受政府管辖,因此经常成为诸王叛乱的工具。诸王都出身皇族或后族,而皇位又是那样诱人,谁都想过把皇帝瘾。既然手里有钱有地更有兵,那借此发动叛乱就是顺理成章了。于是乎,历次孟国内乱尤其是开国初期,贵族王公军无一例外的都是中坚。动辄就会发生贵族王公军与皇家亲军之间的杀戮。而大量兵力散落在中央控制之外,对中央政权和皇权的稳定构成极为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对付诸王篡位成了历代启灵族皇帝最要命的大事。

从上上一代启灵族皇上百里萧绰开始,孟国开始大规模改革,其重点就是打击、削弱诸王私家兵力。如此要命的举动自然引发了诸王激烈的反抗。对此拉一部分打压分而治之,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诸王势力。

百里萧绰虽然文韬武略,但他确实无力,更不敢从根本上撼动——因为这直接涉及整个启灵族民族上层集团的根本利益,拥有不可能根除的强大势力。百里萧绰如果真如此,她就是要与整个启灵族贵族集团对抗!这显然是不可想像的。事实上,百里萧绰也确实是无能为力——他竭尽全力的震慑了诸王。

启灵族人在进入中原前,就已经在战争中掠获了大量汉族人。除了当奴隶外,为弥补本*队数量不足,启灵族人将一些汉人编入军队。一开始还和其他民族士兵混编。可当孟国占领越城十六州后,孟国的汉族人口急剧膨胀。于是,开始组建汉人为主的军队,这就是孟国汉军。按时间划分,孟国汉军又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占领越城十六州前,在北方地区组建的老汉军。而占领越城十六州后,由于当地在燕山、太行山之南。因此,用当地汉人组建的新军被正式命名为“山南汉军”。这支军队构成了日后启灵族汉军的主体。汉军的装备是最次的。吃的最次,武器质量低劣而且缺乏防护装备,基本就是一支轻步兵。

汉军构成了孟军步兵的基本主体,承担了最艰苦、伤亡最惨烈的战争。但是在孟军中地位最低待遇最差。因为启灵族人是最典型的少数民族政权,对汉人从来就不信任。汉军不仅装备落后待遇最差,而且中、高级军官清一色全由启灵族人或渤海等亲启灵族民族担任,汉人在孟军中只能担任低级军官。启灵族军官对汉军士兵的歧视是极为残暴的。汉军只被当作炮灰甚至奴隶看待。打骂欺压是家常,动辄还可能被杀戮。

因此,孟军中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直接后果就是早期汉军经常发生哗变。

这些军队,构成了孟*队的主体。但是他们都不是启灵族帝国最精锐的武力。和宋朝一样,整个启灵族帝国真正最精锐、最生猛的武装力量同样也由启灵族皇帝本人或掌朝太后亲自、直接控制。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启灵族帝国皇室御帐亲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