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买卖逐渐兴旺,铺面扩展为5间,后面一堂二院屋70多间,后院作为骆驼驮运到银川设立的货栈,后大门座西向东,通今银川市鼓楼北街,改为批发兼零售。此时的领东经理是董钦赐,亦是山西平遥人,不但经营有方,而且将经营范围由日用杂货扩大为棉布、绸缎、五金、颜料、纸张、糖茶、烟酒、海味、土特产、棉花、二毛皮等等。
所谓二毛皮是盐池的三宝(食盐、皮毛、甘草)之一,又是宁夏红、黄、蓝、白、黑五宝之一,尤以盐池最佳。“天成西”先将收购的二毛皮按季节分为四类,即冬皮、春皮、秋皮、夏皮;按毛的根色,分为青根、雪根;按毛根与板的角度,分为直根、斜根。“天成西”将二毛皮按照皮子的类别和皮质的好坏,把它划分为五个等级,其标准是:看皮子的季节,毛的颜色,板的薄厚,花弯的多少,张页的大小等。如果是冬皮,青根、斜根、板厚、张大、弯多,划分为一等品。春皮一般划分为二等品。它的特点是,色泽洁白,手感柔软,自然弯曲,人称二毛皮九道弯.穿起来轻便、舒适,飘逸潇洒,独具风格。价格随行就市,一般情况下,外销好一点的每张可赚3块左右的现大洋,二转子每张可赚1块左右的现大洋,年销售量在10000多张,可赚50000块左右的现大洋。
民国22年左右(1934年),“天成西”进入鼎盛时期,岁入银元50多万,学徒店员达100多人。同时将大部分生意货物转到天成源,以躲避日益增多的差税。为了避免做赔钱生意,天成源同时雇毯匠、皮匠多人,为其加工生产。在全国一些主要的商业发达地区都派人住庄,调查商品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进行信息反馈,分析市场行情,负责调运货物。清末民国初到抗日战争爆发,“天成西”在外设庄的地区有:津海、上海、西安、成都、郑州、禹州、汉口、包头、兰州、固原、靖远、凉州等地。一般每庄1至2人,住庄人员除了解商品信息、发运货物外,还代其他字号和个人兑汇款,汇费一般为2%至3%。
1937年七七事变后,倭寇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不到一个月时间,北平、津海、汉口、绥远、包头相继沦陷,11月上海失陷。上海、汉口庄号遭到倭寇飞机轰炸,损失36万多元。在此期间,天成西设在上述城市的庄点,由于仓促撤退,财产尽弃。1938年后,平绥铁路控制在倭寇人手中,陇海铁路又被切断,宁夏面临威胁,敌机不断狂轰滥炸,交通阻塞,货源断绝。加之马鸿逵官僚资本控制了宁夏土特产品,并以抗战为名抓兵要款,增加税收,商号负担沉重,从此由繁荣逐渐走向衰落。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的艰苦阶段,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商号流动资金消耗殆尽,营业相当艰难。
此时“天成西”的领东经理正坐在屋内,边翻看一封书信,边手里摩挲几枚崭新的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