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祚高门
这一次的劝学礼考试,夺得案首乃是太原孙氏的孙统。
这一结果倒也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太原孙氏同样是中朝旧宗,孙统便是立馆学士孙盛的堂弟,而其兄孙绰同样也是当下世道清誉不低的名流,只因北上日短才没能自立一馆,但时人都不怀疑孙绰才情可堪,再过一段时间便可能要成一门双学士的佳话。
并列优等的尚有陈郡袁氏袁宏、平原华氏华成之、吴郡顾会、顾淳、陆禽、会稽谢曜等等,前三十名中,几乎都为南北名门子弟。一直到了三十一名里,才出现一个河南徐爽乃是寒素出身,但也已经年近三十,跟那些韶年得意的各家子弟相比还是显得有几分落拓。
不过这个排名公布后,也并未引起太大的注意。久在馆院受教,对于名列其上的这些人也都多有耳闻,这也是馆院常有考试,学子们学识高低如何大体都有彰显,并没有引起太大的争议。
桓冲这一次考的成绩并不算好,在这百名学子中名列四十三。所以在得知自己排名后,桓冲是隐隐有几分失落,觉得配不上阿兄亲自前来探望的关怀。
“我家幼子能优等此中,阿兄已经倍感同荣。往年你家阿兄不过馆下一劣徒,久无长进才弃学就事……”
桓豁对于这个排名却非常满意,往年他在淮南馨士馆求学,学业方面虽然较之沈劲等损友要好一些,但跟同期的谢安、陈逵之类那是羞作比较,更不要说名列优选。
所以对于桓冲目下这个排名,桓豁也是非常的知足满意。虽然他家言则也是传承悠久的旧宗,但在中朝之际沦为刑家,南渡之后虽然在父亲的努力下稍有起色,但很快又被打落原形,全无家学早教。桓冲真正入学,满打满算只有北迁洛中这几年,能够取得这样一个成绩,在桓豁看来已经非常不错。
“你时龄未及舞象,正是养志益学的年纪,也就不要遐思其余,安心在此受业。家业如何,自有你兄奋力担当。”
桓豁又笑着拍拍多有失落之色的桓冲,目下他家虽然还剩兄弟四人,但是对于二兄并四弟,桓豁已经不作更大指望。他虽然只是武用,但目下王师军功壮盛,他自己勤勉任事,又有沈劲这些友人关照,也是自信能够给幼弟撑起一片安详天地成长。
王猛这半天一直在拉着桓豁讨教兵法,闻言后便也笑语道:“幼子少龄便能列中游,我徒以年岁痴长才堪堪入列,你若还因此自伤,那我就更加羞立此地了。”
王猛的排名较之桓温都远有不如,吊在了八十多名的位置,但他却颇为振奋,只是欣喜于入馆这么长的时间,终于有机会当面拜望沈大将军。从他深信大将军言教并以此标榜治学,便可知对大将军崇敬十足。
听到兄长并新识友人的安慰,桓冲心情也有所好转,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我浅学微年便奢望高选,也实在是轻狂、乏于自知。馆院英流汇聚,能入此中于我而言已是勉励。”
话虽然这么说,但桓冲多多少少还是有几分挫败感,倒也不是小觑左右同侪,只是他自己急于脱颖而出,想要凭着才学高选,能够提前受到拔举任事,为三兄稍作分担家业重任。可是凭他目下这个成绩,很明显是很难获得特殊的对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