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象棋 > 第847章 象棋文化的传播

第847章 象棋文化的传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福建莆田蔡伸(公元1088—1156年)所作《友古居士词》中有《临江仙》一阕:

帘幕深深清昼永,玉人不耐春寒。镂牙棋子缕金圆。象盘雅戏,相对小窗前。隔打直行尖曲路,教人费尽机关。局中胜负定谁偏,饶伊使倖,毕竟我赢先。

这首词中的隔打直行尖曲路一句明显指的是象棋。从词中所述的精美棋具来看,这是描写一对贵族青年夫妇下象棋的情景。尽管那位玉人的棋艺水平不高,只不过是借下象棋消磨时光而已,但可说明当时某些家庭中女子对象棋的爱好。

安徽宣城周紫芝(公元1082—?年),亦有《阮郎归》词云:“月棂〔líng灵〕孤影照婵娟,闲临小玉盘。枣花金钏出纤纤,棋声敲夜寒。”从“枣花金钏”一语看,所咏无疑是女子棋事。其中“小玉盘”,证诸宋徽宗“白檀象戏小盘平”的诗句,此处当指象棋盘。

再如,向子諲〔yīn因〕(公元1085—1152年)的《酒边词》写到一位女性赵总怜,说她能下棋、写字、分茶、弹琴;谢无逸(公元?—1113年)的《南乡子》描写一位出色女棋手“浅色染春衣,衣上双双小雁飞。袖卷藕丝寒玉瘦,弹棋,赢得尊前酒一卮”。以上这两首词均未言明她们玩的是何种棋,但无疑有一部分女子是精于象棋的。

从朝鲜象棋的棋局图看,它与象棋不同的是,将帅在开局以前置于九宫的中心,即俗称花心的位置。

(3)向南亚国家传播

中国古代象棋在向日本、朝鲜传播的同时,也向南亚国家传播。

目前在南亚一带国家,例如越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尼有不少华侨和华裔爱下象棋。除了现代象棋以外,在这些国家里还流传过自己的古象棋。这类古象棋大都与中国古代象棋有着血缘关系。例如,从缅甸出土的古象棋局看,它与我国唐代的八八象棋十分类似。

在我国古代,女子爱下象棋的较少,这当然与封建社会里对女子有种种限制有关。但是,在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之家,仍然有女子爱好象棋的传闻。

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就是个象棋迷。据《梁公九谏》说,武则天有一天睡至三更,得了一梦,梦见自己与大罗天女对下象棋,局中有棋子,旋即被打将,频频输给天女,后来突然惊醒。第二天上朝,问各大臣,这梦是什么意思?宰相向她解释说,太子卢陵王贬房州千里,是即局中有子,不得其位。遂感此梦,立卢陵王为储君。另据《记纂渊海》载,武后曾自制大胜局,形状和双陆相似。在唐代与双陆相似的棋局,只有象棋,难怪武后连做梦也在下象棋,足见她用心之重。清人李汝珍在《镜花缘》小说第七十四回中专写唐代女子象棋,题名为“下象棋谐语故事”。尽管反映的象棋制度是清代的,但它说明《镜花缘》的作者认为武则天所在的唐代已有象棋。

宋徽宗赵佶深通百艺,琴、棋、书、画、踢球,无所不能。在他的提倡下,当时宋朝的宫廷中盛行象棋,一些宫娥嫔妃也爱下象棋。在宋徽宗御制的《宣和宫词》中,有首“咏象戏”诗,有“玉容相对暖移声”句。另外,由直秘阁周彦质作的《宫词》中,有“象戏宫娥共雅欢,团团犀玉布牙盘”句,说的都是宫廷中女子下象棋的情景。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多才多艺,工书善画,通晓音乐,又精于博弈及各种游艺。她爱好象棋,据她自己说,是因为象棋有出入用奇之妙。她编写的《打马图经》一书中收入打马、象棋两用的棋盘,证明她对象棋的喜欢。

南宋君王南渡前后,象棋活动在女子中间逐渐兴盛,从宫廷到民间,都有一些女性参与这项家喻户晓的活动,从这一时期一些文人描写女子下棋的诗词作品中可见一斑。

<a href="http://www.zhlzw.com" target="_blank">www.zhlzw.com</a>中華勵志網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