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霸王! > 第六十三章 我诸夏之族本应该走的历史正路

第六十三章 我诸夏之族本应该走的历史正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片土地后世的封建王朝可是养活了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人口。当下只有一两百万人,豪强怎么可能去兼并。

毕竟杀头的买卖有人干,赔本的生意无人来。兼并那么多土地,没人耕种,除了多交税有什么益处?

另一方面,孙策也的确是不喜欢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历史上农业技术突飞猛进,农耕水平发展最快的朝代就是率先不立田制的宋朝。

宋朝最著名的就是庄园、员外们,他们有自己的农庄,被划为主户,雇佣无常产的客户进行农耕生产。

众所周知,大汉一直限制豪强,大汉四百年就是皇室跟豪强激烈斗争的四百年。

豪强被杀戮,被限制,被针对,每天都如寒芒在背,如坐针毡。

而孙郎今日尽去之,不立田制!这可是宽以治国,如何能不受欢迎?

而关于这三条,孙策亦有十分坚定的信心。

其实这三条都可以归拢为一条,即两税法的宗旨,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这种生产模式下,大庄园主们纷纷改进农耕技术,所以使得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的发展。

讲道理,东汉跟西汉那完全是虚假的继承者。东汉与大宋那才是真正的亲父子。

两个朝代制度非常相似,经济上都以庄园经济为主,军事上都施行募兵制,就连工商上,两个朝代都大为雷同,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更巧合的是这俩朝代都延续了两朝,他们俩存续时间加起来占了所有大一统王朝存续时间的一半。算上南北朝、五代十国这种乱世,这两个王朝存续时间也超过了三分之一。

这也是几千年来中原税法改革的主要方向了,也就是废除租庸调制的人头计税标准,改按土地、资产来收税。

这里面最让豪强惊喜的第二条的不立田制,跟大汉一直推行的抑制兼并正好相反而行。

豪强们一时新奇不已,孙策倒是没有什么波澜。

因为不立田制,归结起来就是允许土地自由流通,宋、元、明、清四朝都在在推行,原则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当然了,就算不考虑后世的什么经验,当下江南人口可能只有一百万到两百万之间,却占有几百万年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种实际情况下,需要考虑什么抑制兼并?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