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兵在1917 > 526 大战在即

526 大战在即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说实话这样的手段很像是围棋中的“官子”,通过合理的搭配手法巧妙的占便宜。而很显然托洛茨基的官子技术很高明,哪怕是列宁也只能默认。

于是乎波兰战场上呈现出了诡异的一幕。白俄罗斯方面军一枪不放就开始撤退,直接将好不容易才占领的波兹南拱手让给了协约国,他们后退的十分果断和彻底,几乎是一口气就撤到了华沙。

这下对于协约国集团来说就是一个挑战了,向前几百公里都没有敌人固然是好事,但是也不能不管不顾一窝蜂的往前冲,否则就会阵脚大乱。到时候北极熊一个反扑就能让他们好好喝一壶的。

这还不是全部的问题所在,更重要的是,协约国集团兵力还不足。继续向前推进,战线将越来越长,到时候原本很紧密的战线将变得千疮百孔。

是前进还是等待。这是一个问题!

其实图哈切夫斯基的战术用一个字就能总结归纳了,那就是退!大踏步的后退,说直白一点他准备继续放弃波兹南,一口气退到华沙去。

可能有同志要问了,这么后退有什么用?图哈切夫斯基的意思依然是引蛇出洞,协约国干涉军不是一线平推吗?那他就退,给这帮货留出冲刺的空间,他就不信对方能一直这么保持完整的阵型不变。

实际上也没有任何人能一直保持这种阵型,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是人就会有差异,而军队这种完全由人构成的团体不可避免也会有差异。哪怕是同一条命令,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执行方法。更何况在战功面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保持冷静,这样一来图哈切夫斯基就有空子可钻了。

甚至图哈切夫斯基已经很直白的对托洛茨基说明了,如果协约国干涉军冲到华沙还没有乱,那就放弃华沙,继续向后退,他就不信到了布列斯特,或者到了明斯克协约国干涉军还能齐心协力。

总而言之,图哈切夫斯基是准备用空间来打乱协约国干涉军齐头并进的状态,借此寻找战机。从军事角度上说,这种做法完全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说很高明。

作为协约国集团的总司令,福煦自然不想掉进这个坑里,本来联军内部就是山头并立,慢慢一线平推他还有把握一碗水端平。而一旦冲起来了,不管是英国人还是美国人能不能完全听从他这个总司令的调遣就相当难说了。

而且作为一个军人,他一眼就看穿了图哈切夫斯基的企图。当年俄国人是怎么搞定拿破仑的,还不是利用广袤的战略纵深大踏步后退。连莫斯科都直接放弃,怎么看如今俄国佬是准备再次故技重施了。

福煦可不是拿破仑,虽然这二位都是法国人,但这不是说他比拿破仑强,实际上自拿破仑之后,法国军队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军事家了。一个个变得比英国人还保守,固步自封自以为是。

好在福煦还是有点自知之明,保持相当程度的警惕性,反正对于协约国集团来说,已经击败了德奥同盟,胜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修理俄国人在中欧建立新秩序完全可以不必那么着急。

但是从政治角度说,这种做法就不那么合理了。其实类似的情况二战中也有,比如朱可夫曾经力劝斯大林放弃基辅。大踏步后退收拢军队之后再维持战线。但是斯大林却承担不起一枪一弹不放就放弃基辅的政治影响。

作为所有俄罗斯城市的母亲,基辅具有非常不一般的意义。任何一个政治家都不能轻言放弃。同理,托洛茨基跟斯大林一样也是政治家。而基辅罗斯基于俄罗斯的重要意义,等同于华沙基于世界大革命的重要意义。

所以像图哈切夫斯基和朱可夫这种军事家一样说放弃就放弃,那真心是行不通的,那分分钟就会被愤怒的中央委员们撕成碎片。托洛茨基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才用了上一章中的那些以进为退的手段。

调动东普鲁士的军队被列宁驳回了,那托洛茨基才能名正言顺地提出:“那白俄罗斯方面军只能继续后退,利用纵深空间打乱帝国主义干涉军的秩序。从而制造战机。”

看到没有,这就是政治家的手段。跟直接提出拿空间换战机的策略相比。先投石问路无疑要好得多。哪怕就是列宁也只能苦笑着答应,否则?否则托洛茨基就会死咬着让东普鲁士出兵佯攻。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